第268章 百姓死活(1/1)

阴平郡主为什么要向程小姐、岳二小姐打听这些事?

因为杜承安也向她提过亲!

杜承安为什么向她提亲?

因为她二舅舅的生意。

可杜承安向广陵郡主、赵婉容等提亲,都是在救人的前提下。为何向阴平郡主提亲,却没有这个过程?

阴平郡主中毒;阴平郡主向程青青、岳灵等打探杜承安的动作;阴平郡主在大长公主的赏荷宴和林菀华的庆贺宴上,明里暗里挑唆她对付杜承安……

阴平郡主有把柄落在杜承安手中!

所以她打探这些,是为了反掣杜承安!

那么问题又来了。

上次在太阴府时,阴平郡主曾说过,她投靠了端王。而杜承安,则靠的是李灵均。

韦雁杳和陈晋云定过亲。

等于韦家,也是李灵均的人。

阴平郡主将时花匠的事,告诉了韦雁杳,打算同她联手对付她。但韦雁杳却没有采用,而是勾结上了宋大强,决计用宋大强来对付她。

那么,问题又回到了原处:韦雁杳是如何勾结上宋大强的呢?

已知的是韦雁杳出事后,韦家没有去找李灵均,而是如她所猜测那般,用韦雁清顶替韦雁杳继续和陈家结亲。

也就是说,韦家和李灵均的关系,是通过和陈家结亲构建的。

那么韦雁杳没有出事前,在拿到阴平郡主的信,知晓时花匠的事后,会告诉谁呢?

陈钰的脑子里,几乎是在瞬间,就蹦出了杜承安三个字。

如果她是韦雁杳,突然收到阴平郡主辗转递来的信,要求联手对付她。那她第一反应,一定是阴平郡主想利用她。

大理寺的事,韦家丢了那么大的脸面,肯定是想要找机会报复回来的。阴平郡主既然想利用她来对付她,韦雁杳会不会选择将计就计?

如果她是韦雁杳,答案是肯定的。

但按照阴平郡主的方法,韦家就要冒很大的风险。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当然是找到可能掣肘阴平郡主的人,让阴平郡主没有办法在这件事上,置身事外。

杜承安和阴平郡主的矛盾,并不是什么隐秘之事。

韦雁杳岂有不利用的道理?

恰好,杜承安和她也因为亲事,闹得沸沸扬扬,一时半刻都不得安宁。那用时花匠的事,作为交换,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以杜承安和李灵均的关系,要联络宋大强,显然也是轻而易举。

李灵均知不知情,陈钰无法再分析。

但宋大强劫持她,企图毁她清白一事,杜承安是策划者,却是不容置喙的了!

再回到外间的谣言上。

云华公子提点她的那些话,分明是将目标指向了盛元帝。

如果是盛元帝,杜承安将时花匠的事,全盘告知,似乎就不足为奇了。

只是陈钰还有些想不明白。

如果真是盛元帝,那他为何一面为护她,将徐姑姑晋为贤妃,又一面又这般几乎没有余地的对付她呢?

陈钰拧紧双眉,百思不得其解之际,又发了许久愣的文安郡主轻声说道:“你要另想办法了。程小姐和岳二小姐都不肯站出来,指认杜承安向她们表衷心一事。”

陈钰发散的思绪一时半刻,还有些收不回来,因而听到她的话,她脱口就道:“赵小姐那边,也是一样。”

话落。

两人同时回神。

而后对视一眼。

“她们都不愿意出来指认的话,那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做?”文安郡主问。

“她们虽然不愿意出来指认,但杜世子救她们以及表衷情的经过,可愿意告诉我们?”陈钰不答反问。

文安郡主想一想,“既愿意承认杜世子向她们表露过心意,应当是愿意告诉我们的。”

“这便好办了。”陈钰浅饮两口茶,润住喉咙后,说道,“明日我们依旧跟今日一样,兵分两路,去问其中的细节经过。问好之后,再回来一一比照,看有没有共通之处。如果有,那就按照这个共通之处细细暗查他还有没有救过别人。”

文安郡主点头,“我觉得毁杜世子最好的办法,还是查清楚程小姐她们遇难,是杜世子的算计。”

“问细节经过,就是为了查这个。”陈钰说,“只是事情过去太久,一时半刻想要查清楚,肯定是不容易的,所以才要查这个的同时,再去查他还救过哪些人。”

“救两个三个,可以说是凑巧,救十个八个,还都是差不多的原因,再说凑巧,未免就太过牵强了。”

文安郡主‘嗯’了一声,表示赞同。

两人都没有用午饭。

陈钰示意花楹去备饭。

用过饭后。

陈钰看文安郡主心神不宁,便也没有再让她留下来帮着写请柬。送她离开后,陈钰独自一人在屋檐下站了会儿。将先前思索过的内容,又仔细复盘一遍后,才转身去往福熙院。

庆贺宴要邀请的名单,是定国王妃列的,一直保管在金氏手中。

陈钰过去时。

金氏还在午歇。

但请柬以及笔墨纸砚,都已经在书房中的书案上摆好。

“母亲今日可有什么反常?”进书房时,陈钰问跟着的半夏。

半夏回答:“小姐今日还未出过福熙院。”

“没有出过便好。”陈钰松气,“我先写请柬,母亲醒来后,立即来知会我。”

半夏应是后,问:“小小姐是担忧小姐听到外面的那些谣言吗?”

陈钰在书案前站定,接过她递来的名单,才看两眼,听到她的话,惊得抬眼道:“你已经知道了?”

“小姐也已经知道了。”半夏笑一笑,说道,“小姐虽然没有出福熙院,但福熙院宽广,里外伺候的人加起来,有好几十个。这些人进进出出的,总会带来新鲜的消息。小姐只要听到一两句,再将人叫跟前来,便什么都知道了。”

陈钰拧眉。

半夏知晓她的担心,宽声说道:“小姐说,挺好的。有这些下人活动着,不用刻意让人去打听,便能知晓一切了。这样,若有人到春江府来闲聊或是说事,也不会因为什么都不知道,而感到局促和慌张了。”

“母亲当真没事?”陈钰不怎么相信的问道。

半夏点头,“小小姐也是知晓小姐的,当真有事,小姐哪里还能睡得着?”

说得也是。

陈钰往正房那方看一眼,目光又落回手中的名单上来。半晌,她再次抬头,“母亲何时变得遇这么大的事,都能宠辱不惊了?”

“小姐之所以宠辱不惊,”半夏忍着笑,为她解惑道,“是因为小姐不仅从下人们的口中听到了外面的谣言,也从下人们的口中听到了小小姐杀鸡儆猴之事。小姐说,小小姐杀鸡儆猴的那些话,虽不能消弭谣言,但却有很好的震慑作用。”

陈钰叹息,“就是震慑不了两日。”

“震慑不了两日,那就不震慑了,随他们去吧。”金氏扶着茯苓的手走进来,模样温和,言语却分外有力量的说道,“既看不上金家修建的‘百善堂’,也正好省事了。”

“我已经让冬青去知会真伯,不用再添地。回头,你也给你大哥去封信,京都的‘百善堂’就不必再修建了。百姓的死活,那是朝堂大臣们该操心的事。金家不过一商贾,可担不起这样大的重责!”

陈钰双眼微亮,“母亲说的是,我这说给大哥写信!”

金氏莞尔:“写吧。”

陈钰已经学会七百二十个字,因而信上的内容,绝大部分她都已经会写。少不部不会写的,问一问秋桑几个,也都比照着写上了。

信写好,交给空青,让她封存好后,送去给真掌柜,让真掌柜安排快马送到洪源郡去。

过后,陈钰再次拿起名单,从头到尾看上两遍,问金氏道:“谣言不解决,这些人会来吗?”

金氏将名单拿过来,放到桌上,而后提笔沾墨,在密密麻麻的千人名单上,画了一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