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站队(1/1)

“咯吱!”

房门被人从外面推开。

里面四人扭头看去。

走进来的碧玺一下子就捕捉到了四人脸上的神情。

索卓罗氏坐在椅子上,脸上是不悦与嫉妒。

陈氏是焦急与无奈。

宝珠则是满脸的兴奋,至于陈氏跟前的丫头兰心,红肿着一张脸,倒是看不出她的表情。

屋里的四人也看见了碧玺,惊慌,惊讶一一从她们脸上闪过。

“原来是侧福晋跟前的碧玺姑娘啊!姑娘怎得这会子过来了。”

索卓罗氏调整了下自己脸上的表情,随即上前一步。

同时朝着宝珠使了个眼色。

宝珠明白,立马将兰心一把拽到她身子后面。

叫碧玺一个衣角都看不到。

不过该看的不该看的,碧玺都已经看完了。

“原不知卓雅姑娘竟成了这净思院的主子了。”

碧玺满脸讽刺的看向索卓罗氏。

要知道,这后院和后宫是一样的,只有一院之主才有资格责罚教训自己院里的奴才。

如今这净思院里面没有格格或者侧福晋之类的,仅住的两人都是侍妾,平起平坐,谁也不能越了规矩去。

可索卓罗氏这样的就是坏了规矩。

“瞧碧玺姑娘这话说的,只是这奴才错了规矩,我便替陈姑娘教导一二。”

见碧玺这么说,索卓罗氏也不藏着掖着,她还就不相信了,碧玺敢将她怎么样。

“府里奴才错了规矩自有自家主子来管教,再不济,还有福晋,侧福晋,倒是不知道卓雅姑娘也能做这个主了。”

碧玺不紧不慢,瞧着不在意,但是句句话,都叫索卓罗氏无法辩解。

只是碧玺今儿过来,可不是教训索卓罗氏的。

而是来带走陈氏的。

“侧福晋叫奴才请陈姑娘过去一趟。”

碧玺将目光留在拘谨不安的陈氏身上。

“哦,好。”

陈氏一愣,虽然不知道时侧福晋叫自己什么事,但还是扯着兰心就跟着碧玺离开了。

她也不想留在这里,谁知道索卓罗氏一会儿会不会发疯。

来的时候是两人,回去的时候就成了四人。

在看见碧玺将陈氏带回来的时候,时筠只是抬了抬眼皮。

“给侧福晋请安。”

陈氏有些拘谨的半蹲在时筠面前。

“起来吧!”

时筠放下手里的话本子:“我听说陈姑娘写的一手好字?”

也不说多余的话,直接说正事。

“不敢叫侧福晋说一声好,只是奴才从小便跟着父亲习字。”

陈氏微愣,可还是规规矩矩的说道。

“呵呵,陈姑娘坐。”

进退有度,端庄温雅,就是胆子小了些。

“谢侧福晋。”

陈氏有些受宠若惊,坐下之后,一双手更是紧张的无处安放。

“过了年就是宜妃娘娘的生辰了,我打算叫人做一件绣满寿字的衣裳给宜妃娘娘做寿。”

“只是这寿字,我不打算用一种字体,不知陈姑娘可能帮我写副百寿图?”

时筠抛出了橄榄枝,就不知道陈氏会不会抓住机会。

“能!”

陈氏急忙应下,她是胆小,却不傻,侧福晋有意抬举自己,她不能不识抬举。

而且陈氏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唯有手里的字,一直是她的骄傲。

所以陈氏敢一口接下时筠的要求。

“嗯!”

时筠满意的笑笑,这陈氏也不是个无可救药的傻子,还能救一下。

“那明日之后,陈姑娘有时间就到翡翠阁来写吧!”

时筠没办法叫她搬出净思院,只能帮她躲开索卓罗氏而已。

“是!”

陈氏微微有些激动。

“小夏子,你送陈姑娘回去。”

时筠笑笑,随后叫了小夏子将人送回去。

有自己的人跟着,索卓罗氏不敢乱来。

送走陈氏之后,外面的烟花声,也终于停了下来。

时筠毫无形象的打了个哈欠。

“睡觉,睡觉。”

时筠是参加过除夕宴的,所以知道,待九爷她们回来的时候,定然已经很晚了。

所以她也不打算等下去了。

也如时筠所想的那般,九爷她们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自然是没有再去打扰时筠,就留在了前院歇着。

之后初一直到初五,九爷带着董鄂氏和郭络罗氏到处去派年。

一时好些日子都没有见时筠了。

九爷心里想念,但实在是没有办法啊。

直到初六之后,终于不用再起早贪黑了,但因为西北之事,康熙爷天不亮就叫不少大臣,以及皇子们进宫议事。

倒也不是什么坏事,自从十四爷跟年羹尧去了西北之后,开始确实节节败退。

但后来十四爷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似的,直接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之后,清军就没有再输过,如今叫诸位大臣以及皇子们进宫,商议的是准噶尔的求和书。

“臣觉得,两军对垒,损失惨重,此时准噶尔求和,理应应下。”

“臣附议!”

“微臣不赞同,此时我军士气正高,正是一举拿下准噶尔的最好时机。”

“臣觉得张大人说的有理。”

“臣附议”

“······”

在康熙爷说出准噶尔的求和要求之后,底下立马分为主战主和两派。

两派争吵过不停,各说各的好处。

叫坐在龙椅上的康熙爷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决策。

身为满人,骨子里就有着好斗的血统,所以主战的大部分都是满人大臣,康熙爷自然也不例外。

而主和的都是汉人大臣。自然以张廷玉这些老臣为主。

“老四,老八,你们如何看?”

康熙爷略有深意的目光落在了最前面得到四爷和八爷身上。

其他大臣,自然而然的将目光也看向两人。

“儿臣觉得,张大人所言也不无道理,之前的败仗,已经叫大清元气大伤,实在不易再起战争了。”

四爷最长,理应由他先开口。

“那老八呢?”

康熙爷闻言,略微点点头,随即将目光放到了八爷身上。

“儿臣与四哥看法不同,儿臣觉得,如今准噶尔军心大乱,理应乘胜追击。”

八爷所说也不无道理,康熙爷再次点点头。

众大臣瞧着皇上并没有采取任何人的想法,

因此,下面又是一阵争吵。

见此康熙爷烦躁不已,目光从下面这些皇子大臣们身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了一言不发,一动不动的九爷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