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第92章(1/1)

夜幕已至,大部分人都熟睡的时刻,城里某一处却灯光大作,颇有种要通宵不眠的架势。

这里是朝廷紧急划拨出来的实验中心,专门用于研制蒸汽机所用。

地方宽敞,远离民居和集市,还有炉子和风箱,想打点什么东西也很方便。

方霁打了个哈欠,将煤油灯拿近了些,继续低头钻研手中的图纸。

自从白天照猫画虎地抄下来之后,他已经对着这张图,不眠不休地看了至少五个时辰了。

复杂的结构图,陌生的专业名词,表意不明的数字,让他在研究时颇有种无处下手的感觉。

一旁的孔竹笙则目不转睛地盯着炉子上一壶正“咕嘟咕嘟”冒着气的水,双手第不知道多少次极其自然地挠了把头皮,语气里满是极力压抑的崩溃:“蒸汽能到底要怎么转才换成机械能啊??我再看八百遍图纸都看不明白,方兄,你看懂了没?”

方霁放下图纸,揉了下发酸的眼角,叹气道:“隐约有一点眉目,这其中每一处结构都是如何运行,大体上已经明白了,至于要怎么样去做”

他苦笑一声,接着道:“只能大家齐心协力,试着往下做就是,遇到困难了再想办法解决,除此之外,也没更好的法子了。”

孔竹笙安慰他道:“这事急不来,钟娘子都说了,让咱们先试着研究,真等做出来,没个三五年怕是不行的。”

嘈杂刺耳的声音突然接连不断地响起,二人往工作台那边望去,原来是吕韦正霹雳哐啷地翻着找东西。

吕韦跟他们二人情况相同,都是真正热爱此道,一听陛下要组建人手来研究蒸汽机,自告奋勇跑来当免费劳动力的不起眼小官。

他脾气有些怪,说有其他人在,自己就不能专注思考了,于是自己一个人跑去另一头,离他两坐地远远的,全程都不与二人交流,只顾自己埋头研究。

方霁问了声:“吕兄,你那边如何了?”

吕韦翻看着手中的铁板,确定质量还算过关,满意地点点头,闻言看了眼二人,道:“不如何,一切都是未知的,你我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罢了,具体能不能成功,还得往后走着看。”

他用黑炭在铁板上画了几条线,然后拿起锯子,便准备开始工作。

孔竹笙走到他跟前,惊诧问道:“吕兄这么快就开始动手了?”

青年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沉声道:“脑子里过一千遍,不如手上做一遍更实际,不真正动手,就永远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方霁也走过来,看着吕韦忙活半晌,不解地问道:“吕兄现在准备做的是哪一处的结构?”

“节气阀。”吕韦手下不停,“我想试试,能不能先把最关键的一步给敲定。”

二人各自拿起工具,撸起袖子,异口同声道:“我们也来。”

一开直播,钟荧就放起了平炉炼钢的教程。

其实有比平炉炼钢法更好的,那就是转炉,可惜转炉已经完全是现代工业了,以现在的技术,再发展个三五百年才有可能搞出来。

古代冶炼,都是起高炉,直到19世纪下半页,才有人发明了平炉炼钢法。

比起传统的高炉,平炉的优势在于,熔炼速度更快,可以极大提升冶炼效率,更重要的是,高炉只能冶炼生铁,而生铁需要通过平炉或者是转炉炼钢法才能够炼制出来钢材,平炉既可炼铁,也可以炼钢。

在没有平炉的时代,炉子的温度达不到炼钢的需求,古人们只能用各种办法代替熔炼的步骤,如百炼钢、炒钢、灌钢等方法,若是以现代工业标准来看,这些根本算不上钢。

冶炼技术发展到大黎的时代,炼铁这一项已经十分成熟了,在钟荧没有教会他们做明制风箱之前,基本没有提升的空间,直到风箱出现,炉温达到新的高度,炼铁技术也随之突飞猛进。

在她没有过多关注的时候,铁匠们就已经锻造出了比过去更坚硬更不易弯折的铁器,炼钢技术也随之提高,虽然限于炉子,材料不能完全熔炼,但比之过去,可以称得上质的飞跃了。

而在真正的历史上,同时期的西方在用什么,伟大的罗大帝国用的是铁剑,刺到稍微坚硬一点的东西上面就弯,每次用完了,要在地上踩直了再用,所以他们多用宽短的短剑,这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并不是不明白“一寸长一寸强”的道理。

他们那边王室贵族们的佩剑,稍微高端一些的,几乎都是从东方进口的钢材,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朝,欧洲才学会铸铁,之后的几百年时间里,他们把华国从战国到汉的技术发展路线原封不动地复制了一遍,一直到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才进化成现代的炼钢技术。

在面向全民播放平炉的制造过程时,钟荧有一瞬间的犹豫,要不要将这项技术私密交给皇帝,让他去选择可信任的人来学习,否则被其他国家的人学去了怎么办?

这样的迟疑很快就消失不见,短暂的疑虑过后,她决定还是顺其自然吧,先不说周围各国连起高炉都困难,更别说平炉了。再说这项技术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学得会的,没有钟荧时不时给他们提供场外帮助,没有她长达一年时间从不间断的基础学科教学,大黎之外的人,是根本学不了这项比较复杂的技术的。

别说挺都听不懂,就是图纸照着画下来了也没用,这上面许多专业名词,没有经过一定时间的科学教育,根本别想搞懂,光是需要向里面吹氧这句话,就能让境外所有人集体卡住。

什么叫吹氧?氧是什么?要如何才能吹?

更重要的是,钟荧也不想开这个口子,一有什么重要技术,就全都交给上层,若是周显存了私心,并不想让所有百姓学会这门技术呢?

或者他只想将所有东西掌握在自己手中,让一切可以推动社会发展造福人类的科技,只变成他用来拉拢朝臣巩固统治的工具,想了想,这个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与其日后闹得不愉快,还不如从一开始,就让对方没有选择的权利,要学习什么,怎么学,只能听从她的安排。

最最重要的一点,若是技术一私有,便极大可能又走上华国的老路,成日自满于旧日的荣光,沾沾自喜于大国的傲慢中,看不起其他列国,也看不到世界上其他国家正在飞快发展,这样的科技发展便没有丝毫意义。

对于她不声不响突然就教百姓怎么炼钢这一举动,周显果然极其不满。

“这样重要的技术,怎能流落于民间,你该将它交给朕才是!”

钟荧不以为意地回道:“这有什么,普通人压根也没办法学,没有一定的工业知识,就是把视频看一百遍都没有用,而且他们也没有条件学。”

这倒是,大黎虽然没有实行铁器专营,但开打铁铺子是要跟官府报备登记的,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管制,不是谁都有那个条件造炉子。

但他依旧很不爽,压着火气皱眉说道:“既然大部分人都学不会,你这一举动岂不是多此一举,为何不一开始就将它交给朕,由朝廷出面选择合适的人去学习?若是让外族人学去了,该如何是好!”

朝廷出面也不是不行,但你选的肯定都是服务于皇室的人,就怕到了最后,这项技术只成为皇室独有秘不外宣的独门技艺,一切生产也只是服务于皇室或者军队。

这绝对不行,就算不谈钢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就是她即将要开的各大工厂,也是离不开大量优质高产的钢铁,决不能让它死死捂在皇室手中。

这么想着,她还是好声安抚道:“陛下放心吧,直播间有严密的防泄漏程序,外族人根本听不懂,而且没有相应的基础知识,他们就算拿到图纸,想要研究透彻,起码也要两三百年时间的。”

这个周显是知道的,钟荧早就说过了,不过她说得这么清楚直接,连双方的差距都点出来了,顿时让他心里舒畅不少。

“再说了,我这样的教法,效率不是更快吗,等您那边找好适合学习的人,再将技术慢慢传下去,都不知道要多久了,蒸汽机那边可还等着呢,您不想早点坐上小汽车吗,您不想亲眼看看蜿蜒似长龙般的火车轰隆隆载着货物在铁轨上跑的样子吗?您不想早日看见大黎做的飞机飞上蓝天吗?”

别说了,他想!他全都想!他想得不得了!

至此,周显对钟荧这一不经他同意就给全国教炼钢的举动,没有任何气性了。

不管怎么说,钟娘子也是为了我大黎好啊,明明是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事,还愿意殚精竭虑地教导百姓,帮助大黎发展,这样心思纯澈赤诚之人,他以后要更恭敬地对待才是,万不可再有方才那种态度了。

就平炉炼钢法,以及钢铁在工业和生活中的用处,钟荧再次跟周显讨论了许多。

话到尾声,他满是憧憬地畅想着自己坐着飞机上天的那一幕,然后又开始每日一问:“真的不能送朕一个小汽车吗?”

钟荧微笑:“不能,别想了,没可能。”

作者有话要说:我要抓紧写完开新文!好想开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