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大礼仪之争(下)(1/1)

帝王之心,一向难以揣度。

楚宣的真正想法,如今让人越发难以琢磨,也愈发有帝王的喜怒无常风范。

眼见难以让楚宣改变心意,郑经也识趣的不再多说。

他不得不承认,楚宣这种在他眼里种种不是人君之像的举措,却让他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恐惧!

原本楚宣在他心中,只是一个默默无闻、懦弱无能的不受宠皇子。

若不是机缘巧合,

楚宣本该一生圈禁在宗人府之中,做一个被抛弃的皇子或者废帝!

但是谁能想到,最终竟然让大周的皇位和无上权柄落入了这么一个疯子手里!

是的,

现在的楚宣在郑经眼里,就是一个拥有无上权力的疯子!

一个敢发明诛夷九族的皇帝,可以说是嗜杀之君。

一个敢不惧身后地狱威胁,也要灭佛和罢黜诸教的皇帝,算是连神佛都不放在眼里的人间帝王。

一个无视世俗礼教,不管亲身父亲也要废嫡母的皇帝,史书会骂是不知礼仪廉耻之君。

还有其他种种...

这些行为若是单独存在一个皇帝身上,还能让人接受。

但若是全部放在同一个皇帝身上,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特别是他们这些做臣子的灾难。

即便是当世大儒、名臣。

面对楚宣这种“非主流”皇帝,依然是没有任何地位的。

因为楚宣可不会管你什么身份,说杀你就真的会杀你。

郑经心里,对于自己即将发动的计划更加有了心理上的认同使命感。

他这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天下百姓和天下所有士族的未来啊。

如此昏君暴君,如此疯子,不把他拉下马,日后谁还会有安全感?

特别是今日听到楚宣要“废母”,根本没把泰安帝放在眼里之后,泰安帝在郑经心里已经是完全指望不上了。

本来泰安帝就是一个自知玩乐,宠幸宦官和近臣的老头子,对于朝政的掌握更多的只是靠着皇帝大义的名分。

而之前能让楚宣退位一是有着父子名义,二是楚宣没有什么反抗资本。

现在楚宣已经掌控大半朝政,自己态度也是明摆着了。

都准备自作主张替泰安帝废后了,那必定是不会再听从所谓父皇的话。

真要是对起来干,郑经并不看好泰安帝现在能奈何得了楚宣。

“臣等,告退。”

郑经面无表情告退,魏忠贤和张奉孝也低着头告退。

就在郑经三人低头徐徐退到殿门,刚转身的时候。

楚宣自得又带着一丝警告的声音传来:

“朕是天子,是上天的儿子,没有任何人能左右得了朕,对么?”

“否则,就是该死。”

...

...

...

天子欲要“废母”的消息,就像是一个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

水波荡漾,层层浮动。

不过出乎郑经等人意料的是,虽然私下有许多人在表达此举不合礼制、不符法度。

然而却没有一人敢向楚宣上书。

更没人敢堂而皇之讨论楚宣的过错。

就算郑经表示皇帝允许上书讨论此事,也没有官员在奏折中提到一丝相关内容。

除了少数官员用各种花样拐着弯绕着圈想劝回楚宣,比如在奏折中给楚宣讲了当地发生的一些类似的事情或者某日听别人说到类似的事情等等,最后还不忘表示这只是臣有感而向陛下上奏,只想让陛下教导自己并无其他意思。

这些奏折,最多隐晦表示了这种行为的种种不妥之处外,没有一个人提其楚宣要“废母”的行为。

百官很有默契的闭口不谈,既不赞成也不反对。

完全就是装傻,置身事外了。

这种情况也让如郑经、袁绍这些背地图谋之人看清一件事——

百官被杀怕了。

不敢再和楚宣硬怼了。

其实就算是郑经和袁绍自己也是不想在这种时候触犯楚宣,万一楚宣真的不管不顾直接杀人,他们计划就必定会提前暴露了。

一时之间,

大周朝廷上下,仿佛根本没有这件事一般,倒是一片祥和。

当然,百官也不是所有人都想置身事外。

短暂的安静几天之后,

很快就有一些官员正大光明提起此事的。

不过他们和之前的官员不一样,他们是恨不得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赞成皇帝“废母”,对楚宣的生母入享太庙更是双手双脚赞同。

一份份奏折上那叫一个马屁如潮,先把楚宣生母说成是天下第一奇女子,什么贤德淑良、菩萨心肠,天生国母,就连出生时候的异象都能扯上来,还很巧合的发现许多“祥瑞”,皆是上天感应,合该废萧后,立圣母。

与此同时,这些官员也狠狠参一笔萧后管教不严,萧家如何如何贪赃枉法,不敬皇帝等罪名,反正是各种罪名丑闻,甚至连一些捕风捉影明显杜撰的事情也上奏说明,比如萧家内宅内什么“扒灰”“养小叔子”等等,反正意思就是那萧家除了人事不干,啥事都干。

这些官员自然都是想巴结楚宣,大多是投靠厂卫的人。

他们所说的各种祥瑞,也都是东厂和锦衣卫在各地人为制造的罢了。

还有最近被火速提拔,圣宠正盛的来俊臣,更是提出:“不废萧后,难以正国法!”

直接将还没有定罪的萧家族人抓了起来。

萧家家主和几个少爷,早就和萧后一起陪同泰安帝南下,现在留在帝都的这些萧家人哪见过这些场面,又在来俊臣各种严刑逼供之下,很快就被逼承认了各种“罪行”。

这下子,连名义上的法理依据都有了。

又有一些官员,想要借此投机,博得皇帝的欢心。

纷纷上书请愿了起来。

不过也有一些人不愿意看到楚宣废了萧后,迎立自己亲母入太庙。

这些人自然不是因为所谓的礼法制度而护道护法,他们更介意的是楚宣此举背后的深意。

因为一旦楚宣真正废掉萧后,迎立亲母入太庙,就会潜移默化改变大周一处紧要地方。

那就是法统宗序!

现在大周皇权的法统名义上还是在泰安帝手上,特别是在皇族内部的宗族统序当中,泰安帝还是占据名义上的尊位。

可是一旦楚宣都能废萧后,废嫡母了,这法统宗序在世人眼中不就是已经转移到楚宣这边了么!

以后要是泰安帝和楚宣一块发布命令,世人眼中谁的级别更高?

所以这争的不是所谓皇后的位置,也不是太庙的神像位置。

而是事关皇权礼仪法统的权力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