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来俊臣(大章)(1/1)

狼烟大本营内,

十万大军经过楚宣的调教训练,已经越来越有精兵的模样。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为一支军队,

只要有希望、有记录、有军法,

必然就会有战斗力!

“陛下如此练兵之法,前所未闻。”

“虽未能一直操练武艺,也未久经战场,但也足可称可战之军。”

“此法,事半功倍也!”

跟随楚宣在大本营内的几位军中宿将都啧啧称奇,吕布这个自视甚高的虎将也对楚宣这个主公练军之法心悦诚服。

随着派遣司马懿前去稳定江南局势,楚宣一时倒是稍微放下心来。

虽然也想早点解决乱事,但楚宣知道,现如今还不能直接就这么带着大军前去平叛。

大周如今的实力禁不起折腾损耗了。

特别是朝廷的军事实力急需恢复,这次亲征江南,也是楚宣第一次率军出征,意义重大。

是对大周各地一些别有心思势力和野心勃勃之辈的震慑,关乎大周朝廷日后权威。

除了还在潼关守卫的兵马,朝廷真正能动用的力量现在也就只有镐京这里了。

所以楚宣不能不小心行事。

至于地方上的士卒兵马,一个是久经太平难堪一战,到底有多少战力很让人怀疑。

而且各地也不能没有兵马镇压看守,否则说不好又要出现什么乱子。

在楚宣紧锣密鼓训练军队的时候,

他不时也会在刚建成一个大殿的龙窟,接见一些汇报求见的大臣。

龙窟虽然在大本营之内,但是其一个单独的区域场所,前来的大臣进入龙窟之中也不能知晓大本营内的具体情况。

这当然为了保护一些军事机密。

这几日前来最多的,便是掌管户部的尚书张章和礼部侍郎郑经了。

至于原因嘛,也很简单。

就是没钱了。

朝廷国库之中本来就等着那江南税银,结果一下子拖了这么久。

而这段时日,朝廷用钱的地方可不少。

原本朝廷内外的日常开支就不说了,

楚宣临时下旨的命令之中,

不管是修建天雷观,以炼丹名义研究火药、武器,

还是在扩建狼烟大本营和龙窟,

更不要说还要招募军队、训练士卒。

这些每样都要一大笔钱。

等之后楚宣率领大军亲征,

这又是要一大笔银两才可以保障大军后勤。

“陛下,朝廷国库真的没钱了。

臣谏言暂缓修建天雷观,将银两用在其他更重要的地方。”

户部尚书张章又对楚宣哭穷了。

这些时日,他不断上奏言说修建天雷观,耗费的钱财银两实在太多,强烈劝谏楚宣停止修建天雷观。

而楚宣当然不会同意。

他也知道原因。

这天雷观里除了研制火药之外,还有一批工匠,也是打着炼丹的名义在研制武器。

这武器正是诸葛连弩。

现在已经快研制成功,准备全力量产了。

不过想要造出一个诸葛连弩耗费不低。

足足将近一百两银子。

只是诸葛连弩虽然既耗时又耗钱,但是在看过其威力和杀伤力之后,楚宣还是毅然决然支持开始打造诸葛连弩。

所以这花费能不高吗。

而且让户部尚书觉得这天雷观就像一只吞金兽的最大原因,是楚宣在天雷观内还藏着一只军队!

没错,

就是之前系统奖励的那七千白袍军!

也是因为此,一个的天雷观才会花费巨量的银子。

没办法,除了要造东西,养的人也多啊。

其实楚宣本来是想将这七千白袍军也收进大本营,进行整体训练。

不过在听闻魏忠贤一次秘密进言:“朝中仍有不明势力,阴结为党。”“世家门阀,似有图谋。”后,楚宣一边下令张奉孝前去核实——对所谓朝中阴有图谋者核实,也对魏忠贤和东厂进行核实。

楚宣深知,作为皇帝绝对不能随意听信任何人的话。

魏忠贤看似忠心,但谁能保证他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势,会不会谎报朝中还有阴谋者,以此让楚宣继续重用东厂。

另一边,秉持谨慎的态度,楚宣就安排这七千白袍军隐藏在天雷观之中,作为一处暗手。

顺便,楚宣也将诸葛连弩优先配备在这七千白袍军上。

“朕知晓了,两位爱卿回去吧,朕会想办法的。”

楚宣挥挥手,让户部尚书张章和一同前来的礼部侍郎郑经回去。

这郑经最近也经常来龙窟面见楚宣,

作为楚宣名义上的授业恩师,倒是也时不时会过来以讲学的名义劝谏,对此楚宣倒是也不好表现的太过抗拒,寒了这位老臣之心。

嗯,在楚宣看来这郑经还算是为官比较清廉,会做点事情的老臣。

“陛下一定要三思啊,万万不可做不问苍生问鬼神,一心求道的皇帝。”

眼见楚宣依旧没有表示要停止修建天雷观,郑经脸上庄重无比劝谏道。

心里却在冷笑,他巴不得楚宣继续固执己见。

小皇帝耗费如此大量财力物力修建天雷观,一心求道的事情,早就被他安排人传遍镐京。

想必要不了多久,楚宣昏君之名就会流传至整个大周。

这对他们的计划,也是大大有利。

....

....

这两位走了之后,

楚宣又陆续召见了一批因招贤令而来的各地人员。

这些人,有的是已经满头白发的老头;有的是原本一直耕种的农夫;甚至还有游手好闲的无赖混入其中。

一句话,是猫是狗都跑过来了。

对于这种情况,楚宣也早就心有准备。

招贤令嘛,就是要展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风范,才能吸引真正的人才前来。

现在虽然楚宣有一定的根基实力,但对于朝廷文官这一块,还是十分薄弱。

并且随着东厂和锦衣卫大肆抄家,也造成了朝廷文官一定程度上的紧缺。

这时候就急需培植听话可靠的文官,来填补上这个缺口。

这也是楚宣会百忙之中也抽出时间接见这些人的原因。

不过一连接见了几个,楚宣都觉得不太满意。

这时,侍卫便进来通报魏忠贤求见。

“让他进来吧。”

魏忠贤弯腰低头,刚进入殿内,便立刻跪倒在地:“奴婢见过皇爷。”

“起来吧,最近你做的不错,朕都看在眼里。”

楚宣夸了魏忠贤一句。

他现在有意识将魏忠贤培养成黑手套,所以这段时日东厂的权势已经隐隐约约超过了锦衣卫。

原本只是一个小太监的魏忠贤,权势愈发高涨,已经快赶上地球上那个同名同姓的九千岁了。

对此,楚宣是乐见其成的。

坏事和黑锅都让魏忠贤来背,

到时候出什么事,直接让魏忠贤顶着就好。

这不就更能显得他‘慈父’‘圣君’的一面了么。

而且,这魏忠贤显然心里也明白,自己的权势因何而来。

他知道自己树敌太多,一旦离开楚宣的支持,绝对没有好下场,因此对于楚宣更加恭敬依附。

“奴婢在为皇爷检查那些招贤令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人才,这是他递给奴婢的奏表和自己写的书籍。

奴婢不敢耽搁,前来送给皇爷御览。”

说完,魏忠贤趴在地上将奏表和一本书籍呈给侍卫,由侍卫送给楚宣。

“哦?这可罕见。

朕倒要看看是什么人才,让你专程前来。”

楚宣笑了笑,先看了一眼奏表,倒确实有些见解,不过也并非什么了不得的高见。

他摇了摇头,接着拿起那本中等厚度灰色的书籍。

书籍上龙飞凤舞写着三个大字:罗织经。

在书籍下面又写了写书者的名字:来俊臣。

楚宣眼神微凝,翻开书籍仔细阅读。

许久之后,看完书籍的楚宣缓缓吁出口气,叹道:如此机心,朕未必过也。

罗织经,罗织经,

原来这书的名字是罗织罪名的意思!

实际上就是一本“整人经”、“杀人经”!

在书中《瓜蔓卷》,书的作者来俊臣这样总结自己的经验:“事不至大,无以惊人。案不及众,功之匪显。上以求安,下以邀宠。其冤固有,未可免也。”

这,完全就是酷吏佞臣的样子啊!

“此人,是个人才,甚合朕意。”

楚宣要的,就是这种想着怎么谄媚讨好皇帝,严法酷刑的官吏!

“此人来历过往,说于朕听听。”

既然魏忠贤在他面前提到此人,那么肯定对此人底细已经调查很清楚了。

“是。”

魏忠贤也早就料到楚宣会问及来俊臣来历,当下便一五一十将这来俊臣底细徐徐道来。

原来这来俊臣,

从少年时起就是个诡谲奸诈、反复无常、凶险邪恶的人。

他原是不事生产的游民,后来成为流氓,不事生产,终于有一天因犯奸盗罪被捕入狱。

来俊臣在狱中最大的爱好就是“妄告密“。有时是捕风捉影,有时干脆连一点儿影子都没有,来俊臣就会活灵活现地向狱吏告发某某还隐瞒了什么重大罪行。

由于他所告发的事情多属无中生有,狱吏查来查去,当然也不会有一点儿收获。但是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妄告密“,告来告去,终于引发当地官府的震怒,刺史王续将他痛打了一顿——“杖之一百“。来俊臣这才老实了一段时日。

然而不久之后,痛打来俊臣的刺史王续因犯事被东厂诛杀,这让来俊臣看到了希望之光。

既然王续被朝廷诛杀,说明王续不是什么好鸟,他既然不是什么好鸟,按照逻辑推理,被他痛打过的人就一定不会太坏。

来俊臣因此灵机一动,抓住机遇,继续告密。这次他告的层次更高,直接向东厂揭发王续有重大罪行,并进而移花接木,在举报信上编造自己因揭发王续而招致痛打的经历。

然后又借着朝廷招贤令鼓吹自己,这才被魏忠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