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战神的舞台(1/1)

“”

东胡可汗心肝轻颤,下意识蹦出一句鸟语后,想也不想,纵马掉头。

立刻与阿贵、年羹尧拉开距离。

而他的东胡骑兵们,亦是反应过来了,第一时间抽刀、弯弓搭箭,护在了东胡可汗身前。

东胡可汗是一脸懵逼。

什么情况?

是他说错了?

还是翻译错了?

难道这些清国鞑子,打算背信弃义,跟他黑吃黑?

星夜之下,昏黄而柔和的月光洒落。

清兵、东胡贼兵遥遥对峙。

一柄柄长刀、利刃,愈发显得刀光森寒。

场面,一时有些离谱。

倘若不是人数实在太多,倒是像极了两方势力约架。

此刻但凡有一人冲动,必定是一场浴血厮杀。

而且,绝对是属于那种莫名其妙,就开战血拼的战斗。

论掌握一门外语的重要性啊。

“两位学士。”

“他刚才的那一句,所言何意?”

“为何不译?”

阿贵性子稍直,皱眉发问。

他与年羹尧俱是听到了东胡可汗退后时,还说了一句话。

但没有听到翻译。

这可是失职。

战场之上,两方主帅的每一句话,有时候都关乎生死、不能儿戏。

“将军。”

“开非是不译,实在是粗鄙之言,有伤风化,难以启齿。”

“东胡可汗,刚才在问候将军的母亲。”

郭开低着头,欲言又止,一副是你非要问的,而不是他想说的。

“将军,正是如此。”

吴省兰上前点头。

这次,他真没配合什么。

正常翻译。

“找死!”

阿贵、年羹尧面色阴沉,挥刀直指东胡贼子。

身为清国大将军,手握重兵,地位尊贵。

岂能受此侮辱?

郭开一张脸上全是愤怒,恨不得冲上去,先砍东胡贼子一刀。

只是心中一直在呐喊。

开干啊!

还在等啥?

看着阿贵、年羹尧眼里的杀意。

郭开暗自冷笑。

区区武夫,只懂得研究兵法、苦练个人勇武又有何用?

焉知一言可兴国,一言能亡国的道理?

不过能忍住,现在也不出手。

阿贵、年羹尧这二人并不简单,绝非是无智之辈。

刚才一番翻译,能有此效果。

主要是因为清国、东胡国虽是号称联盟手足,同进退、同生死。

甚至鞑子皇帝、东胡可汗,亲自签订了清胡合约。

但亦只是口号而已。

谁当真,谁就输了。

所谋、所思不外乎让对方多出力,最好多损失一些兵马。

可是在他大周尚未兵败之前,开始内斗,自损兵力。

这一幕固然是他想看到的。

问题是阿贵、年羹尧未必肯干啊。

挑拨,要有个限度。

太过了,反而显得急于求成。

只会让人察觉,害了自身性命。

为今之计,唯有缓缓图之。

没事多制造点双方矛盾,早晚能干起来。

如此,大周将士亦可少流点血。

天子圣明,定会记他功劳。

郭开打定了主意,并未有任何动作。

而在山海关上。

“怪哉,怪哉。”

“吴将军,你们且看这些敌国贼兵,莫不是突然闹翻了,似是在刀兵相见?”

“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

“”

吴起、赵云、许褚、张辽、姜松立于城墙之上,远眺前方。

他们虽是疲惫,但徐晃昏睡,坚守山海关的担子,唯有他们先扛着,以防贼军袭城。

不过,观察了许久。

凭他们的一身内力、武学造诣,纵使看不清其内具体发生了什么。

但是明显可以看到清国鞑子、东胡贼子左右而分,互相拔刀。

刀身上的寒光,在月夜下,极为显眼。

“敌国联盟,看似坚不可摧,实则内部互相猜忌,不足成事。”

“翻脸、矛盾不可避免,其见小利而忘义、干大事而惜身,无非是利益分赃不均,但未必会真打起来。”

“如今我山海关粮草、辎重得以补充,天子大军,不日则至。”

“彼非无谋,必知久拖无益,若是某所料不错,一旦他们约好攻下山海关后分赃事宜,便会不惜一切代价,发起总攻。”

“而且,就是今夜。”

“传我军令,三军戒备,一应滚石、檑木先行搬上城头,弓箭手准备。”

吴起眯着眼,面上并无任何喜色,而是再次下了一道军令。

贼军若真能打起来,自是极好。

待其损失惨重,他只需下令,全军出击,白捡一个大功。

他是不知道东胡可汗、阿贵、年羹尧的能力如何。

不过能为一国可汗、大将军。

焉有泛泛之辈?

必会趁着他们人困马乏,发起一波强攻。

岂会等他们恢复过来,再行开战。

亦正如吴起所言,清国鞑子、东胡贼子们僵持片刻后,收刀而立。

东胡可汗虽然不知道,他错在何处。

但是此次结盟,乃是他所求。

万一惹恼了清国鞑子,让其一走了之,或是对他们下手。

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

为了报复大周,他是第一个主动示意麾下收刀,并降低姿态,下马亲自上前服软。

而且道歉。

阿贵、年羹尧压下火气,但也愈发确信,这东胡可汗先前的确言语无礼。

否则何必道歉?

不过东胡的国主都软了,他们也有台阶可下,俱是一笑泯恩仇。

上前重新开始划分、定计。

经过一番公平公正公开的商议,东胡可汗心甘情愿的同意了,让他麾下的骑兵,舍弃优势,当攻城步兵使用。

与清兵鞑子,一同参与攻城。

同时各自留下三万兵马,用以看守各自大军的粮草总营。

外加五万兵马,前方后方三百里外安营驻守,以防大周天子的军队。

而两军分赃,也从一开始的清兵鞑子主力攻城,东胡兵马外援。

所得山海关归清军所有,其内所有财富,交由东胡三成。

现在的划分,则为清六、胡四。

并且不论是谁人麾下的兵马,先攻上山海关,待拿下此关后,便归属于谁。

两方大军,对此俱是满意不已。

也毫不怀疑,他们麾下的勇士们不是那第一个登上山海关的。

“三军听令!”

“攻城锤、云梯准备!”

“盾兵上前,弓箭手在后,掩护先锋死士,即刻攻城!”

“大清的勇士们,凡能先登城墙,破城而入者,赏万金,官升三级,皇上亦将钦赐黄马褂,赐侯爵,封妻荫子!”

“冲啊!”

年羹尧一身清军甲胄,看了一眼麾下为数不多的云梯、攻城车。

当即持刀一挥,声若洪钟。

上万的清国盾兵,列阵前行,负责先登的清兵则是隐于盾下。

数千悍不畏死的东胡贼子,则是持着硬皮木盾,怒吼着东胡鸟语。

掩护一众推着年羹尧所提供的云梯、攻城车的同胞们。

向着山海关,发起自杀式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