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大周必兴(1/1)

承天殿内,寂静无声。

一缕春风拂过。

张让、常福、和珅同时打了哆嗦。

当下所有人的目光,全放在了贾诩的身上。

皆是倒抽凉气,脊背发寒。

张让一张黑脸煞白,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现在他是真明白了。

抄家烹狗,算什么狠毒?

这个其貌不扬贾文和,才是真的毒啊。

远胜他千百倍。

常福趴在地上,大汗淋漓,神色惊惧。

以前海公公的教导,乃是让他远离东厂、西厂。

可是得罪了,无非深陷厂狱,生不如死。

如今看来,一旦得罪的是贾文和,他都怕自家十八代祖坟、乡邻乡亲都保不住。

和珅拂袖拭汗,幸亏没因其官小而轻视,此次回去,定要交好。

只能为友,绝不能为敌。

他毫不怀疑,此计一旦天子点头应允。

那东胡贼子们算是废了。

极有可能产生一次大动荡,从而造反推翻东胡的可汗。

毕竟让他们掳掠、抢夺大周百姓的旨意,乃是东胡可汗所下。

才至有此祸事。

可是此计过于歹毒,恐有伤天和,甚至减寿。

和珅三人,皆是望向坐于高处的天子。

等待天子的决断。

至于开口劝谏,他们是不敢。

“文和啊。”

“朕行事一向秉承仁义之道,爱好和平,素来以宽厚待人,以德服人。”

“你所谏言,朕若是采纳,只怕后世必遭他人诟病,称朕为暴君,亦不为过。”

周乾目光深邃,站起身子背着手,遥望着殿外远方。

面上,颇为悲痛。

正当贾诩诧异,和珅三人不解时。

天子再次开口了。

“只是朕乃大周天子,肩负天下,责任重大,只为我千千万万的大周百姓,不再受东胡蛮夷之辱,为我大周将士们,少流几滴热血,朕又何惜此身?”

“既然是要背负那些仁义士子们的诋毁,后世留下残暴之名”

“文和啊,你且让徐福务必用上最毒之物,此毒要保证能在水源之内,扩散面积大、范围极广,若能经久不衰,更是最好。”

“瘟疫的话,一种不够。”

“再让御医们多准备几种调制一下,要配好解药,预防之法,莫要伤了李严他们。”

“记住,一定要快。”

“准备好了,便带上圣旨一并送去。”

周乾声音低沉、悲痛,一脸的不忍。

摆了摆手,转过了身子。

似是在悄悄抹泪。

奈何,无人可见他嘴角上扬的那一抹弧度。

这有何不妥?

两军交战,用刀拼杀是杀。

用毒用计,一样是杀。

区别并不大。

至于千百年以后,有没有后人诋毁、骂他。

那他管不着。

但是现在有哪个世家豪门,满口仁义道德的士子,敢扬言诋毁他。

他也不杀,再送去挖煤便可。

自从那七八万士子走后,他的南煤山产量足足降低了一半。

而且库存煤矿,也让世家豪门用粮草换走了。

此正好一举两得。

“陛下!”

“陛下身为九五之尊,为家国大业,为天下黎民百姓计,甘受此大罪。”

“纵是尧舜禹汤,亦不能及,若是谁敢饶舌,小的跟他拼命!”

常福再次看到陛下黯然、悲痛的神情,只觉心如刀割。

早已是跪在地上,满面泪水,再无对贾诩所献毒计的恐惧。

他出身百姓,岂能不知陛下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只要陛下在位一日,八国蛮夷,再敢对大周无礼。

必要先掂量掂量。

有陛下在,大周绝不好惹。

张让、和珅慢了一拍,他们还沉浸在陛下最后的一番话之中。

听到常福的声音,此刻也是扑通拜倒,高呼万岁。

贾诩看了三人一眼。

倒是明白,他们凭什么能跟在天子左右。

不论真心假意,单凭配合、演戏一方面着实了得。

而天子的性格、手段。

再一次让他折服。

天子此人看上去是年轻,而且足够英俊。

可是心性果决、坚韧,深谙帝王之道。

最重要的是与他观念一样。

对于敌人,只求成败。

不论过程。

看上去,迟早是要发展的比他还毒上三分。

幸亏当时机智,趁早脱离的董卓的队伍,先来了一步。

唯有跟着天子,才能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

算算时间,估摸着西凉也该易主了。

只是不知李儒那厮,是否还活着。

“好了。”

“你们能有此心,朕已是十分欣慰。”

“平身吧。”

“张让,此事由你去宣旨,让徐福、御医们快些筹备,不要让朕失望。”

周乾转过身子,眼角湿润。

“遵旨。”

张让以头杵地,擦了擦泪水,这才退了出去。

这事太大了。

必须要让徐福、御医拿出最狠的东西,不然效收效甚微。

那他们可就死定了。

“和爱卿,你可还有事要奏?”

周乾喝了一口御茶,平复心神。

“回陛下,微臣还有一事要启奏陛下。”

“这是关于天工监的匠师们,按照陛下所赐的图纸造船,以及打造转射机、百发连弩的银两消耗总和明细。”

“微臣俱是一一记录在册,而且微臣听匠师们所言,他们虽不善造船,但触类旁通,只是要慢了一些。”

“如今,他们已是造出飞云号楼船的框架,不出今年七月,便可完工。”

和珅从袖内,再次取出一本册子,让常福接过,呈了上去。

至于跟先帝在位时期一样,从建造、材料之中贪墨一点点银两、好处。

他是真的不敢。

这可是陛下钦点,要用最好的材料,不遗余力打造的东西。

不要说让他以次充好,就是他日建造失败,或是下水时,楼船沉了。

他都怕自己担上责任。

为此,他还不惜咬牙自掏腰包,赏赐那些匠人。

力求快而稳。

千万别出差错。

“和珅,你可是朕之肱股,我大周忠臣。”

“以你的品性为人,朕是信得过的,这账册不看也罢。”

“再者说,朕何曾亏待于你?”

“孰重孰轻,你分的清楚。”

周乾目光柔和,嘴角上扬,将呈上来的册子,重新丢了回去。

有些东西,不必去看。

对一些臣子该有的信任,亦是一定要有。

若是事事都查,反而不好。

“微臣,叩谢陛下!”

和珅一张肉脸泛红,叩首不止。

天子的这话,他听得懂。

想他和珅的品性,天子圣明,岂会不知?

虽然有些羞愧,但是他现在确实是无愧于心。

他可是都自掏腰包了。

贾诩面色平静,只是目光带笑。

看着天子的一番帝王表现,愈发确信他一开始的想法。

大周必兴!

或许,他不光能安稳的活下去。

用不着颠沛流离。

甚至可以辅佐大周天子,开疆拓土,从而青史留名。

贾诩低着头,思绪开始飘飞。

他也是带枪的男人。

在性命可以保证无忧的情况下,那自然是希望建功立业,子孙永享太平、富贵。

周乾背着手,也看了他一眼。

贾诩头上的忠诚度,已是涨到了九十七点。

可惜,此人天性使然,出谋献计,比谁都狠,生怕多活了一个敌人。

奈何一旦危及性命,亦比谁都惧死。

帮他,只是在帮他自己。

想要其忠诚满百,达到死忠,估计是不太可能。

但是整体而言,比他老师司马懿要强。

九十多点,完全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