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合纵连横,群起攻之(1/1)

上元节。

在大周世界,属于一年之内,最为隆重、热闹的一大节日。

举国上下,不论达官贵族,寒门、百姓,无不为此节日而忙活。

因为天子的仁政,今年上元节是所有大周百姓公认最舒服、安逸的一次。

可以真正吃上元宵,煮饺子。

赏花灯,猜字谜,还能在当地府县,按照人头领取一袋袋的春种。

有了这些种子,外加他们开垦的荒田,只待一场春雨下来。

那就是希望。

不过,总有一些人。

并不满足于当下。

濮阳郡。

反周盟一座据点内。

黄巢面色蜡黄,目光狠厉。

在他一旁,共坐首位的乃是一个身形硬朗,面容坚毅的汉子。

正是反周盟的另外一位盟主。

号称天不平均大将军。

王仙芝。

其下,分左右落座,有军师尚君长,外加朱温、盖洪、刘塘、彭攒等一众将领。

只是帐内气氛,稍显压抑。

“军师。”

“这些日子,你所谓的合纵连横,安排的如何了?”

“本将军绝不希望,再出现皇宫密道的一幕。”

黄巢嗓子沙哑,率先开口了。

只是,听这声音就是没少上火。

自从上一次吐血而归后,他整整休养了大半个多月,差点没缓过来。

实在是那皇帝小儿,太过阴险。

竟是用釜底抽薪,绝户之计。

大把的砸银子。

害的他反周盟的兵卒,几乎逃窜了上万人。

全回家领银子、开荒田去了。

不少小头目,因为那些百姓的缘故,至今还关在大牢。

连带着之前尚君长的献计,调龙离山,走皇宫密道捉拿太后、皇后的计谋失败后。

非但中了刀斧手埋伏,反而被朝廷派兵,抄了他的老巢。

军师赵璋,也让朝廷生擒。

反周盟险些一举溃散。

他对尚君长,已经生不起多大信心。

若不是,此人乃是王仙芝的军师,而且在反周盟内,确为稀少型的人才。

他早就一刀宰了。

王仙芝没有说话,只是叹了一声。

上次的事情,他麾下兵马损失,一样不小。

全是因为尚君长的计谋失败。

奈何,人才不多。

杀之用谁?

“两位将军,君长惭愧万分。”

“只待反周大业一成,君长必自刎谢罪。”

尚君长面色羞愧,向着诸人一躬到底。

“此事,不能全怪军师。”

“皇帝小儿奸诈似鬼,乃是咱们小觑了他,军师是我反周盟的主心骨,万万不能有失。”

“军师请起。”

“是啊,胜败乃兵家常事。”

“请军师切莫挂怀。”

“对对对!”

“从哪跌倒,咱们就在哪爬起来,不手刃了那皇帝小儿,决不罢休。”

“”

王仙芝带头,其余人纷纷上前宽慰。

一时间,军帐之内。

气氛有些焦灼。

但是士气总算是拉回了一点。

包括黄巢,全都在注视着尚君长,等待他的所谓妙计。

“多谢诸位将军。”

“君长此次不辱使命,先后去了西凉董卓府邸,再去了一遭光明教,白花教、除龙会。”

“如今,合纵连横已成。”

“而且不出在下所料,董卓那厮早有起兵造反之心。”

“此人兵多将广,手下西凉精锐驰骋一方,所向睥睨,更是谋有李儒,武有吕布。”

“当为天下少有的一支可以与皇帝小儿抗衡的力量,其势之大,不可不借之。”

“再辅以光明教方腊,白花教陈硕真,除龙会陈近南,还有咱们反周盟的勇士。”

“合兵之下,大可号称五十万大军,暂以董卓为首,足以席卷大周。”

尚君长的脸上,重新恢复自信、淡定的表情。

他的声音,一向富有磁性。

听得帐内武将们,个个摩拳擦掌,面色兴奋,恨不得立刻出兵。

在座的没有一个善于之辈。

哪个都想干翻大周,来一场天下大乱,好为自己建功立业,成就一番未来。

不过,并不乏生性谨慎者。

“军师所言大善,纵使先让那董卓为首,尝点甜头,也不算什么!”

“大可先借西凉兵锋,撕开大周。”

“只要天下大乱,群雄皆起,以后生死各凭本事。”

王仙芝眼睛一亮,拍案而起。

合纵之道,他岂能不懂。

单独上,只是找死。

一起上,那就是一股庞大的力量。

如此一来,大家都互利互惠,不用担心各个击破。

朝廷现在再强,也扛不住他们人多。

至少,不会落败。

拖个三两月,大周必名存实亡。

何况,还有其他八国蛮夷一直在盯着,寻找合适的机会。

尤其是那东胡贼子,现在被打的有多惨,报复之心也便越狠。

世界格局大变。

那他们的机会,可就来了。

“尚君长,此计听上去不错。”

“但你凭什么断定,董卓那厮会不会在半道上,先对咱们下手?”

“借此机会,吞并咱们的兵马?”

黄巢的性格改了一点,变得谨慎不少,只是对尚君长的谋略,始终保持怀疑。

其余人,再次看向尚君长。

等待他的解释。

“黄将军,在下非鬼神也,万事万物皆要看天意如何安排。”

“但有一点,只要天子一日不驾崩,京城一日不破,董卓绝不会对咱们下手。”

“他一旦背信弃义,暗地出手,此生信誉尽毁,反周联合大军,不战而溃,这是皇帝小儿最想看到的。”

“董卓绝不是傻子,请将军安心。”

尚君长神色自信。

若没有一点把握在手,他何必浪费唇舌、脚步,前去游说。

该说的,他已经说了。

剩下只看王仙芝、黄巢如何选择。

“好!”

“军师之言,正是本将军所思。”

“不知,将军可还有锦囊妙计相授,莫要藏着掖着,只管说出来。”

王仙芝满脸欣慰,起身向前,拉住了赵括的胳膊。

一双眸子,满是欣赏之意。

相比赵璋那厮。

尚君长,才是他们反周盟第一谋士。

那是不可或缺之才。

“将军,在下心中是有一计,尚未明言,只是担心黄将军不高兴。”

尚君长摇头轻叹。

“哦?”

“是何锦囊妙计,本将军不妨听听。”

“你且说吧。”

黄巢面露温和,声音尽量温和,还挤出一个奇丑无比的笑容。

有王仙芝在背后罩着,军师地位,绝不会下降。

以后反周盟打仗,真是离不开此人。

他也真想听听。

有何妙计。

“是。”

“不知两位将军,是否听闻可一可二不可再三的道理?”

“届时,董卓麾下兵马尽出,再配以反周盟、光明教、白花教、除龙会。”

“皇帝小儿毕竟年幼,岂有不惧的道理,必全力以赴,下旨调出大量精兵,前去镇压董卓,那大周皇宫势必空虚。”

“此为第三次,在下料定没人会觉得,有人能对此密道前赴后继,若往之,必胜”

尚君长低着头,说到最后,声音都压低到静音了。

军帐之内,所有人都在瞪着他。

复杂者有、钦佩者有、嘲笑者也有。

但唯独没人吭声、附和。

黄巢一脸懵逼。

接着,他是真怒了

“尚君长!”

“你还敢跟本将军,提及此计?”

“左右何在,拉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