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套话(1/1)

在过去的几年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对饮中,江宜寿早就将杨红桃引为知己。

见杨红桃招呼他过去喝酒,江宜寿也就没客气,径直走了过去,还冲跑堂的小二喊:“拿个碗来。”

北地人崇尚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喝酒都是直接上碗。

只有南方人喝酒才用小小的酒盅,一酒盅也就一小口。

江宜寿坐下来,看着桌子上的几个下酒菜,一碟花生、一盘酱牛肉、一盘腌萝卜,“哟,还挺丰盛的。”

杨红桃笑着说:“哪里哪里,这不是战事停了嘛,我收到信儿说今天在这里跟那位碰个头,所以就多点了两个菜,平时自己喝酒,整一个菜就够了。”

“谁知道我从中午等到现在,等了两个多个时辰了,这人一直没出现。”

江宜寿一听,就懂了,这是草原上跟他们合作走私的那位的约见。

同为合作者,这约见另一个而不约见自己,这明显是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啊,当即心里就不开心了。

脸色也就不好看了:“怎么没给我递信呢?”

杨红桃不带思考的说:“看看,这脸拉的,老长了,这一看就是想多了。”

说完,做贼似的左右偷偷看了几眼,身子往江宜寿那边倾斜了一点:“你想想他是什么身份,再想想你是什么身份,你们俩要是碰头,被谁看见,谁不得多想?”

“万一给你扣个鞑子奸细的罪名,你说你洗不洗得掉吧。”

“洗得掉奸细的罪免,总洗不掉走私的罪名吧?”

“这都是掉脑袋的事,可不得小心着点?”

杨红桃眼角余光瞅见小二正拿着一个碗向这边走,就坐正了身子,用正常的说话音调说:“你想想是不是这个理?”

恰好小二走到了桌边:“客官,您的碗。”

小二将碗放下,离开。

江宜寿顺着杨红桃的话一想,还真是这么个理。

于是脸上再次堆起脸上的褶子陪笑:“是我不对,我自罚三杯!”

拿起旁边的酒壶,就给自己倒了满满一碗,端起就喝,喝完再倒,一直连喝三碗。

“好!”杨红桃给江宜寿叫好,“咱俩也走一个。”

“走一个。”两人碰碗,豪饮。

喝完之后,杨宜寿看了外面一眼:“都这个时辰了,他今天怕是来不了了。”

“他不来也好,咱哥俩好好喝一场,来尝尝这酱牛肉,我特意让小二去福临酒楼买的。”

福临酒楼的菜,可是整个戊城最好的,但也是最贵的。

江宜寿这几年靠着走私赚了不少银子,但也不敢到福临酒楼吃一顿。

就这一盘酱牛肉,得卖五两!

五两啊,姚观村村口的小卖部里五两能买好几斤酱牛肉呢,够一家子吃上两顿的。

江宜寿自个儿是舍不得买的,也就偶尔杨红桃会买一些,他跟着蹭一点吃吃。

江宜寿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牛肉放进嘴里,咀嚼了几下就咽了下去:“嗯,还是那个味,好吃!”

再夹一块送进嘴里。

杨红桃也夹了一块酱牛肉放进嘴里,咀嚼了两个,随意的说起他找江宜寿的目的:“唉,我听说,你们村子今年冬天的时候把鞑子都给打死了?还给上了火刑?”

这才是杨红桃见江宜寿的主要目的。

什么跟鞑子有约,那都是编出来骗江宜寿的。

他已经在这蹲守江宜寿几天了,今天才逮着人。

“你也听说啦?”江宜寿反问。

“那可不嘛,现在整个戊城都传遍啦,就连说书的都在说这事呢,我还特意跑去听了两遍。”

“过瘾啊!”

“不过,听别人说跟听你这个参与者说,那能一样吗?江哥给我说说?”

“行,我就给你讲讲。”接着,江宜寿就将前因后果给兄弟讲了一遍。

重点强调文晚柠带着一群小女娃娃搞事,还有那个铃铛什么的,一户竟然要捐五十个铜板!

不捐还不行!

还有她那个爹爹,带着十几个流放犯,组了一个巡逻队什么的,天天在村子里巡逻。

江宜寿怨气横生的讲了这一番话,讲完之后,才觉得自己这样讲似乎有些不对,于是赶紧弥补:“多亏了他们呀,我们村里去年冬天才免遭鞑子的毒手啊。”

杨红桃状似疑问的说:“她一个小女娃娃,去年才七岁,就能想出这样的法子?”

“这晾城来的人,就这样聪明?”

“莫不是背后有人给她出的这个主意,但又怕鞑子报复,所以推到了一个女娃娃身上?”

江宜寿眉头一皱,极不耐烦的说:“那个女娃娃精着哩,在村里落户没多久,就进了武堂,在武堂里一个人就把武堂里的四十多个男娃子都给打了,身上功夫厉害着呢。”

“真的?”杨红桃还是有些不信,不过这疑虑也比之前减少了很多。

于是,他换了个思路:“这女娃这么厉害,是专门培养的?”

“不对啊,我怎么听说晾城那些人家都讲究女子要温文尔雅?要笑不露齿?”

“难道她家是将士出身?”

这一问,还真将江宜寿问住了:“这个我还从来没在意过,只知道他们家是从晾城流放过来的。”

“好像听说在家里一直不受待见,以前在晾城的时候,也是一个兵丁呢,守城门的。”

“守城门的啊......那家里养个这么厉害的女娃就正常了。”终究是见识限制了想象啊,他直接将晾城的兵丁与戊城的兵丁划上了等号。

以为这样粗粝的人,养不出精致的闺女,能打才是正常的。

戊城动不动就动手的风气是怎么来的,还不就是兵丁多了,家家有事没事就动手解决,才有的这样的风气嘛。

嗯,这个理解也没啥毛病。

杨红桃再次小声的说:“江兄,你知道这鞑子今年为什么连个阵都没叫,直接退了吗?”

这事,戊城的人都在讨论着,已经流出了好几个版本的猜测,哪一种都有人信,哪一种都有人不信。

“唉,这个谁知道呀。”话题顺到这的,江宜寿也没怀疑什么。

“你们驻军里就没有什么内幕消息?”

江宜寿摇了摇头:“没有。”说着话,他也没停下筷子,一直不停的夹着酱牛肉吃着。

“我这有个小道消息,草原上流过来的,江兄要不要听听?”

“哦?那说说。”江宜寿来了兴趣。

杨红桃小声的说:“听说,这事还是跟你们姚观村有关。”

“去年冬天你们村不是将那些人给烧了嘛,这在草原上有一个说法,就是人被火烧了,就没有办**回,就是没办法再投胎转世。”

“所以那些鞑子气坏了,就等着今年春天的时候找你们麻烦,将你们村所有人都给烧了呢。”

“谁知道那些鞑子去了你们村后,全都消失不见了!”

“去一个消失一个,去两个消失两个。”

“就这个春天,前前后后去你们村里的鞑子,有五千多人,全都一个没回!”

这人数是夸大了。

这就跟说流言似的,传着传着就变味了。

“那些鞑子以为驻军里请来了高人,这才让那些去找你们村麻烦的鞑子有来无回。”

这是直接利用真话套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