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吃酒(1/1)

东元把弟弟往文茂义面前一推,急声厉色:“快,还不给人家道歉!”

文茂义有些糊涂,见村长带着人过来,心里有些不安,面上就显了出来:“村长,这、这是怎么回事?”

东元面带愧疚:“这是我那不成气的弟弟。”

“下午的事,碧玉都跟我说了,说那只肥马是你们家女儿一个人打杀的,她们三个人只在旁边看着,所以那只肥马理应是你们家的。”

“卖得的银子,也应该是你们家的。”

说着,村长将银子拿出来,递送到文茂义的面前。

文茂义是震惊的:“这、这......”

他委实不相信自家才七岁的闺女能打杀那么一头肥马!

但现在,别人都相信,自己却不相信,这让他心下愧疚。

他这是多疏忽,才这么不了解自家儿女?

看来,以前在晾城的时候,还能借口说差事繁忙,这以后,可得好好跟两个孩子相处,去了解他们了。

白锦业也在这个时候上前:“兄弟,我家里那位,我也说过她了......”

白锦业还想说什么,但那是自已的媳妇,在外人面前说自家媳妇的不是,也不是一个男人干的事!

所以,最后化成一声长长的叹息:“银子都在这了,你点点。”

文茂义见村长和白锦业都将银子送到他面前,他若是这个时候再怀疑什么,也不对。

“是我糊涂,对自家孩子了解太少,冤枉了她,同时也害得你们两家鸡犬不宁,我也不对。”

这是自责,也是给两家一个台阶下,表示这错也有他的一份。

这话一出,村长和白锦业的心里,就舒服多了。

“这样,这银子我就拿了,铜板还请村长和白兄拿回去。”

“若不是那几个孩子帮忙,晚柠一个人也没办法把肥马弄下山来,这几个铜板,就当是给孩子辛苦费。”

“谢谢她们帮忙。”

说着,文茂义将村长和白锦业手上的碎银子取走,没动铜板。

村长和白锦业相互看了对方一眼,不动声色的将铜板收了回来:“那我们就替孩子们谢谢你了。”

铜板不多,但也有185个,是村里大部分人家小半年的收入呢。

文茂义说送就送,他们也就不客气了,权当是孩子去大户人家帮忙得的赏钱了。

东宵在一旁嗫嚅着,目光在三人身上扫了一圈,最后定格在大哥身上,想说什么,最后低下头去,什么也不说了。

文茂义这边见他们把铜板都收下了,心里也安心不少,他这初来乍到的,怕得罪人啊!

尤其是其中之一还是村长!

见他们把铜板收下了,他这才心安,脸上露出微笑:“既然这都是误会,现在误会解开了,怎么说也得喝一顿,才算过得去。”

“正巧,我这刚打了两斤酒,大家一起喝一口?”

在这边疆,不分男女,就没有不爱酒的。

冬天喝酒驱寒,夏天喝酒干活有劲。

心情好了来一杯,心情不好也来一杯......总之,有事没事,都喜欢喝上一杯。

这句话对了李元、李宵、白锦业的胃口,他们笑着答应了。

几人来到堂屋坐下,文茂义先去厨房吩咐媳妇做两个下酒菜,之后才去将酒抱出来,再拿几个碗。

文陆氏苦恼,家里没有什么菜能下酒,需要出去买。

说到买菜,就想到了两个孩子。

文陆氏看看天色,又看看院门外,心中有些担心,两个孩子怎么还没回来?

会不会迷路了?

这个念头刚出现,文陆氏就对着地面“呸呸呸”了几声,口中念念有词:“我胡思乱想的,老天没听到没听到。”

嘴上这样说着,文陆氏心里却担心的不得了。

就在文陆氏焦急的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两个孩子出现在门前小路的尽头,出现在文陆氏的视野里了。

文陆氏快走过去,“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还没等两个孩子说什么,文陆氏又说:“先把背篓给我吧,你们俩去村头的小卖部买点下酒菜回来。”

“晚上你爹要留村长,还有红玉碧玉的爹,白苓的爹在家吃酒。”

文陆氏解下儿子身上的背篓,又拿了二两碎银子给两个孩子:“快去快回。”

两个孩子话都没来得及说一句呢,就被自家亲娘又给打发出去了。

他们只好拿着银子,向村口的小卖部走去。

小卖部非常显眼,门前还学戊城里的酒馆,挂了一面旗子,旗子上面写了个“酒”字。

前几天村长带着他们一群刚来的流放犯进村的时候,路过小卖部还特意提了一嘴。

小卖部里卖酒为主,都是这户人家自家酿的,口感粗劣辛辣,不如戊城里的酒好喝,但胜在便宜,很受村里人的欢迎。

小卖部里还卖一些下酒菜。

除此之外,就不再卖别的了。

兄妹俩来到小卖部。

小卖部的窗口是在倒座的墙上开的。

此时窗口正敞开着,兄妹俩走过去,冲着窗户里面喊:“有人吗?我们来买下酒菜。”

“来了来了。”一个妇人的声音响起。

声音距离很近,看来这户人家也正在做晚饭。

妇人来到窗前,见是两个不认识的小娃娃,就猜到应该是村里新来的流放犯家的孩子。

大人犯的错,孩子却要跟着遭罪,当下心软,笑着问:“家里有酱牛肉、还有花生,还有一些煮黄豆,你们要哪样?”

晚柠抢先开口:“要两斤酱牛肉,一盘花生。”

一斤给他们下酒吃,一斤留着他们母子三人吃。

家里有留不熟悉的男客吃酒,文陆氏肯定会带着他们两个孩子在厨房另起一桌吃晚饭的。

所以晚柠多买点酱牛肉。

“这酱牛肉有点贵,要五十文一斤,你们带的铜板够嘛?”

生牛肉本来就贵,再加上又用各种大料卤了一遍,那可不得更贵?

一般,村里人买的时候,都是一两、二两的买,很少有人买整斤的。

不用晚柠说,文玉泽就把手中的碎银子亮出来:“我们有银子。”

妇人一看,这碎银子足有二两,笑着说:“够了够了,我这就去给你们切肉。”

妇人麻利的来到院中的井边,扯过井绳,从里面提出一个木桶,木桶里放着酱牛肉。

将肉放在水井里,放上十天半个月都不会坏的。

他们家也是村里唯一一户家中有水井的人家。

称了两斤酱牛肉,又称了够装一碟的水煮花生米,妇人说:“给一百文就成了,那碟花生米算我送你们的。”

那一碟花生米才两文钱,不如不要,也留个好印象,好让他们下次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