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番外(1/1)

方升才十二岁,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因为在林家村,他家没田没地,还是从外面落户的。为此,总有一些人喜欢在他们家面前找优越感。林阿么会过日子,可性子却有些软和。

方升从小跟着他爹学过几手功夫,早年家里没小子,方怀是把方升当做顶门立户的小子养着的。这也就养成了方升不比一般哥儿那样羞涩扭捏,虽然听说是来相看他的,除了心里有些害羞,表现的还是落落大方的。

饭菜忙好了,林阿么领着方升进了屋子,刘和眼睛朝着方升瞄了瞄。其实,方升只是比那些哥儿长的高了些,脸型也不是现下那种美人脸。可他五官端正,行事大方,眼睛明亮,瞧着却很是英气。

刘和看了一眼,心里很满意,他阿么看来是吓他的,哪有长的丑不是挺好看的吗。可能是刘和与刘阿么的眼神太集中,让方升扛不住了,还是慢慢的低下了头,耳根子也红了。

刘阿么看着方升这样很是满意,比那些妖妖娆娆的哥儿好多了,身子壮实好生养。想着以后自己家只有刘和一个,没有兄弟帮扶,对着英气勃勃的方升,刘阿么是越看越满意。

想了想,对着林阿么说道:“林家弟弟,你这孩子看着乖巧懂事,我喜欢的很。来,好孩子,我第一次来也没什么好东西,这你拿去戴吧。”说着从头发拔下一直金簪子插到了方升的头上。

方升忙推辞,林阿么却是开心的。瞧着刘和斯斯文文的,一看就是个宽和心善的。他家哥儿他知道,配人也得选个不能太强势的,不然,以后小两口要闹别扭。

谁不希望自己孩子过好日子啊,林阿么也不例外,想到刘家的产业,不说以后穿金戴银。可至少他家哥儿生了孩子却是能过上好日子的,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总得养得起夫郎孩子才能嫁。

刘掌柜见自己夫郎孩子都满意,再瞧瞧方升,也不难看吗。五官分明,眼睛有神,行事还比一般哥儿多了几分从容。这上辈子方致远的亲爹是怎么想的,不是说嫌弃方升难看才勾三搭四的吗?

刘掌柜有些郁闷,早知道这样,他就不用担心这么多了。瞧着方升,大大出乎了刘掌预料,直接和方怀定下了亲事。方怀舍不得孩子早嫁,于是,约定方升十六岁成婚。

婚事定好了,刘掌柜对着方怀试探的说道:“方家老弟,你也知道,我家阿和上了几天私塾,算是个能识文断字的。我家又是做生意的,说实话,我瞧着你家哥儿是个能干才起娶他做儿郎想心思。”

方怀心里一咯噔,以为刘掌柜是嫌弃自己哥儿没什么学识。心里不好受了,刘掌柜瞧着方怀脸色有些难看,忙开口解释道:“我想着,你家哥儿聪明年纪又小,能不能没事让他去镇上陪陪我家夫郎。你也知道的,阿和就这样一个人,又没有兄弟扶持,长辈也都指望不上。我想着,以后啊,还是他们小两口相互扶持。让我家夫郎教教你家哥儿打打算盘,识识字,这样你家哥儿进了门管起事情来也能轻松些。”

方怀听了松了口气,忙说道:“刘大哥你说的有道理,这样,我没事就早上送他去镇上陪陪大哥嬷。等晚上,我再接回来。”

刘掌柜听了,心里一动,说道:“方家老弟,我有了个提议,你看中不中。我那南货铺子里忙的很,一直没有亲近人帮衬着。你看,你每天去给我铺子里帮帮忙。晚上正好在带着哥儿回来,这样两不耽误。”

方怀知道刘掌柜是想拉扯他一把,可他想想还是说道:“刘大哥,我又不识字,又不懂生意,怎么给他帮忙。到时候不去给你添麻烦就好了。”说完罢罢手。

刘掌柜却是说道:“这南货铺子里也收人家送来的野味肉干,山货皮子。老弟对这可是行家,去了给老哥我把把关。你放心,我想过了,你跟着我学学,我还有事情要托给老弟办。”

虽然不知道方怀为什么会早逝,可就瞧着方致远和方曾的面子上,他也得拉上一把。毕竟,上辈子方家给了他刘家继承了香火的子孙,这份情,他领了。把方怀放在镇上,不去深山老林的打猎,总能避开些灾祸的。

方怀看着刘掌柜真心实意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还不答应就是拿乔了。忙说道:“那好,这样我就厚着脸皮去老哥那儿找份活干了。”

方升和刘和没说上半句话,可对着刘和却是满意的。方曾这个时候冒出来,对着刘和这个大哥哥很是好奇,奶声奶气的问道:“大哥哥,你家是哪儿的?我怎么没见过你啊?”

刘和看着方曾可爱,抱了抱他,掂掂他的小胖身子,给他几块糖。笑着说道:“大哥哥是从镇上那儿来的。”

方曾一听镇上,就想到了他家表哥林信给他说过,镇上有好多好吃的好玩的。立马急切的问道:“大哥哥,镇上是不是有好多好吃的啊。”说着就想起了他爹给他从镇上带的枣糕,舔了舔嘴巴。

刘和瞧着好玩,笑着说道:“镇上是有好多好吃的,你以后跟着,爹么,哥哥去大哥哥家玩。大哥哥带你去吃好吃的,还带你去听说书先生讲故事。”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方升听着这话,耳根子又红了。

刘掌柜一家在方家又了饭就走了。

林阿么很是高兴自己家哥儿定了门好亲事,村子里早就有那刻薄的夫郎嬷嬷说他家哥儿长的不好,家里又没有家产,以后说不准要做老哥儿。每每听了这话,林阿么就有骂上那些人门上的冲动。

可毕竟自己家是个外来户,就是他哥哥是做里正的,可这他们姓方不姓林。他哥哥偏袒过了就是给自己惹麻烦,为此,大部分时候,他们只能装作不知道。不管这些人怎么说,自己过自己的。

也就是这个样子,才把方升的性子激的有几分要强和左性。给方升定了亲事,林阿么就放下了一半的心。虽然不指望哥儿带挈他家小子,可哥儿嫁的好,以后自己家小子也能有个帮衬却是事实。

方怀把刘掌柜的话给林阿么一说,林阿么心喜于自己当家不用上深山老林去冒险打猎。又有些害怕他们把哥儿送到刘家给旁人知道了要讲究自己家哥儿。

方怀劝慰道:“他阿么,这是好事,人家瞧上咱家哥儿的能干聪明。不嫌弃咱们家贫,我们教不了升哥儿识文断字,打算盘做生意。人家自己接过去教,再说,刘家阿么看着是个好相处的,手把手教咱们哥儿,日久天长的,总能有几分感情出来。我虽然是个汉子,可瞧着一般夫郎和嬷嬷总是有的不得劲的。只要把刘家阿么哄好了,以后,咱家的升哥儿可不就有福气了。”

林阿么想想也对,想着丈夫孩子要天天的往镇上跑,狠狠心,对着方怀说道:“当家的,我瞧着你们天天往镇上跑,靠两条腿也不是个事。我们拿出积蓄买上一头骡车,这样也能给升哥儿做做脸面。”

方怀想想也是,第二天去了镇上挑了头骡子,打了骡车赶了回来。

而村子里早在刘掌柜一行人到方家就充满了好奇,没见过方家还要这么一门富贵亲戚啊。等刘掌柜走了,有那和林阿么玩的稍稍好的夫郎,端着针线小箩筐就往林家走。

林阿么结了好亲事,正想给村里人瞧瞧,他家哥儿的好姻缘。好扬眉吐气一把,对着来玩的村里人,可谓是有问必答。

瞧着火候差不多,几个来玩的夫郎大致知道刘掌柜是什么人了。刘阿么才把刘和与方升定亲的事情说出来,一下子这个消息就像丢在水里的石子溅起了不少的水花。

没半天,林家村里的大部分人就知道了,林家的升哥儿有了门好亲事,要嫁到镇上去做少夫郎了。把那些刻薄小气的哥儿夫郎嫉妒的要命,一个个的在心里暗骂,这刘家人是什么眼光,怎么就选了方家那个楞大个了呢。

之后,方怀驾着骡车回来,村里人就多了酸言酸语,不过,对着方家倒是客气了起来。方怀在村里子早就尝到了人情冷暖,自然不会有什么反应。

第三天,驾着骡车带着方升去镇上,把方升送到布铺,交给了刘阿么。再去南货铺子,跟着刘掌柜学理货,上货。

刘阿么知道要教方升识字,光靠自己是不行的,就把主意打到了刘和身上。让他每天中午从私塾回来吃饭,中间有半个时辰,刚好教教方升识字。也给两个小的时间相处,培养培养感情。

因为刘阿么自己是从小于刘掌柜认识,算是青梅竹马。所以对着自己儿子他也致力于好好的于未来的夫郎培养感情,刘阿么自认为现在他家有了些家产,外面那些妖妖娆娆的哥儿心思可是多呢。

既然已经定了亲,那么自己儿子就要好好的待人家。他是个哥儿他知道,只要做丈夫的好好待自己夫郎,总是能把夫郎的心给套牢的。要是三心二意,勾三搭四,恐怕人家也不会真心对你。

方升才十二岁,刘和开始和他相处的时候还放不开。之后接触多了,才发现方升是个极好相处的人。还非常的有主意,做事情也很果断。刘和自己不是这样的人,自然就对方升很有好感。

虽然刘和是个半路出家的读书人,可教大字不识一个的方升还是绰绰有余的。每每教会了方升几个字,看着方升高兴,刘和也觉得满意。慢慢接触,刘和也会时不时的给方升带些小吃,有的时候镇上有什么活动,也会约着方升一起去。

两个人虽然没有什么山盟海誓,但感情在逐步的加深。

转眼两年过去了,刘和已经十八岁了,方升也已经十四岁了。

这两年,方怀让刘掌柜忽悠的跟着赵喻去了南边贩货,方家渐渐的也富裕起来。翻盖了五件青砖瓦房,还买了十亩地,方曾也被接到镇上读私塾。通过刘掌柜的牵桥搭线,陈捕快和方怀也成了好友。

并让两家定了娃娃亲,方曾和陈墨再续前缘,成了准未婚夫夫。每每想到这儿,刘掌柜都觉得自己甚有功德,给方家和陈家都找了门好亲事。

同时,刘掌柜也在沈家村打听过,知晓了沈雪现在十五岁了。慢慢要开始定亲了,因为沈家贪得无厌,想卖哥儿给自己小子攒钱娶夫郎,所以沈雪现在还未定下来。

刘掌柜私底下想过,既然方升和他家小子成了婚,那么他家的阿庄还会不会来呢。是不是还是会由沈雪做阿么,一时间,刘掌柜对着沈家关注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亲们,我的新文

?novelid=2038966

刘掌柜的番外还有一章,之后,我会写几个其他人的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