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清穿大杂烩7(1/1)

时光飞逝,白莲慵懒地做着她的太后,偶尔观察观察玄烨研究研究治国之道,写写感想,但一点也没有触碰朝政的意思,连奏折都全部被成长起来的玄烨接手了,虽然暗地里为了以防万一,白莲仍旧让亲信掌控着朝政大权,但表面上,亲信们多数都成了纯臣,也就是忠于皇上的臣子。这与白莲的利益并不冲突。玄烨是多好的童工啊,勤政谨学,真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做得比牛多,实在太敬业了。

玄烨只知道嫡母为自己震慑朝臣,却从来不插手朝政,反而将政事交给他上手,一点也不贪权。如此完美的嫡母,他如何不敬爱?

历史总是异常地顽固,鳌拜仍旧权倾朝野,为了对付鳌拜,即使没有孝庄太后的建议,玄烨也主动提出迎娶赫舍里氏为皇后。

来到新房,玄烨见了自己的皇后,心里是紧张的,也是期待的。

对于赫舍里氏,玄烨是复杂的。一方面,他被迫为了利益才选择迎娶赫舍里氏,多少有点不自在;另一方面,赫舍里氏带来的利益又让他无法放手。

不过很快,玄烨满意了。赫舍里氏实在是最适合不过的皇后人选,端庄高贵,别有一番威势,好似她就该是皇后一样。想到这,玄烨有点不舒服,赫舍里家是否早就有此算计,对赫舍里氏玄烨的满意度噌噌噌地升高,对赫舍里家却噌噌噌地下降,一个老早算计自己的家族,就不是个好的!

皇后的一切都让玄烨再满意不过了,她高贵,能够撑起皇后的威势,她能干,宫务处理得干净利落,她善解人意,体贴温柔,在她的服侍下,玄烨感到异常地舒适满意,简直没有比她更加合他心意的人了。

然而如此完美的皇后却让玄烨升起了警惕。

皇帝向来是多疑的生物,康熙是大度的同样是多疑的,他大度能够容纳皇后的小错误,可以不将被迫大婚的憋屈迁怒到无辜的皇后身上,但他也很多疑,特别是在没有孝庄太后撑腰的如今,康熙自觉自己如履寒冰,嫡母可以悠闲地享受度日,他却不行,他担心别人篡权夺位,也正因如此,他对所有事情都会思虑再三。

皇后没做错什么,但就是因为一点错都没有的完美,康熙开始警惕了,警惕的同时,没有确切的证据,康熙仍旧与皇后保持着亲密。

不过很快,这个完美的皇后有了缺点,但是这个缺点不但没有让康熙放心,反而有了些许不悦。这个缺点便是,赫舍里氏对太后不敬。

刚开始,赫舍里氏只是好奇地询问太后的事情,康熙不以为意,便细细与赫舍里氏说了太后的事,还表达了自己对太后的敬爱,按照完美皇后的原来的行为举止,她本应该领会康熙的意思,认真地孝顺太后,但康熙却偶然注意到,皇后曾经用极为警惕的目光打量着太后,之后康熙曾侧面观察过,发现皇后对太后表面上极为孝顺,但内里却似乎带着些许敌视。

这发现让康熙对赫舍里氏的感官直线下降。是,他是有点抱怨嫡母没有皇祖母那么能干,能够给年幼的他遮风挡雨。在登基之初,他没少遗憾,皇祖母随父皇离去没能为他保驾护航。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了解得越多,懂得越多,他没少庆幸皇祖母的离去,虽然这样想不符合他提倡的以孝治国,但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

太后虽然不那么有威势能镇住朝臣,但却尽自己所能地为他艰难地保驾护航,为他谋夺更多的权利,甚至冒着后宫干政的风险为他要来了大量的奏折,使得他不至于被四位顾命大臣完全架空。太后做了这么多,却从来没有要求过他任何事情,甚至提出过希望他不要再广纳蒙妃,如此做派,与当初皇祖母对待父皇的,简直一个天一个地,他何其之幸,在失去亲母后能拥有如此为他着想的嫡母。

这些虽然表面上康熙没有说,但心里是暗暗地记住了太后对自己的好。

而如今,皇后却对太后抱有不敬的心思,这让康熙怒了,决定好好敲打一番皇后。

找了个机会,康熙严肃地看着皇后,皇后也意识带康熙隐藏的怒火,不解的同时却严正以待。

“皇后,你可知错?!”康熙斥责道。

皇后有点错愕,心中被康熙突如其来的怒斥吓到,却平心静气镇定地回答:“皇上,臣妾不知何错之有?”

康熙深沉的目光凝视着皇后。

皇后被这么盯着,越发心慌意乱,细细思考自己往日的行为举止,突然想到了一个可能性:“可是太后认为臣妾有何处怠慢?”越想越觉得便是如此,她就觉得太后很不对劲。

康熙怒极反笑:“你是承认怠慢太后了?”他还没说,皇后便将污水泼到太后身上,莫非是觉得他是个不孝的人,会纵容自己的妻子欺侮嫡母?

皇后自觉真相,想起了昨日她对太后的试探,倒是淡定地应对:“太后多心了,臣妾怎敢怠慢太后。”见康熙一脸不豫,开口说道“臣妾昨日不过是好奇罢了,并没有其他意思,实在是太后多心了。”

昨日?发生了什么?康熙意外得知皇后昨日与太后有冲突,问道:“你对太后说了什么?”

皇后闻言,感到预料之中,太后向皇上告状怕是没有说清情况,真以为她是个蠢笨愚孝的么?皇后认为既然太后不仁,便不能怪她不义,流露出委屈的表情,“臣妾不过是说了句太后实在是有福的,当初皇室发生了那么多事情,只有太后有福气荣登了垂帘听政的太后之位。本来就是,太后的福气可比当初孝庄太皇太后还大,当年太皇太后也没能得到垂帘听政的权力。”说着与年龄相类似的天真的话。

康熙闻言,眼中一暗,没有作声,会了御书房。皇后见康熙离开,心中得意,勾起了笑容,却不知事情没有她想的那么简单。

康熙不是没有怀疑过太后,只是不敢承认,甚至自动回避了这个问题,这么突兀地被皇后揭开他不愿面对的问题,他难受。

在皇后看来,康熙知道了太后有残害自己母妃、父皇和皇祖母的可能性,必然会暴怒。但却没料到,康熙对太后确实生出了几分真情实意,他自小没有享受过父爱,对顺治感情不大,母妃虽有幻想,但久久不见母妃来见他心里说不伤心是不可能的,对皇祖母的敬爱是有的,但是在知晓皇祖母对自己的算计时,他一边敬爱这皇祖母,一边防备。

只有嫡母,他一直找不到她刻意对他好的原因,甚至嫡母其实很多时候都对他很随意,若非知晓她对自己曾有的付出,他或许会觉得嫡母不喜自己。

然而,在他心中最温暖的一份感情,却被皇后给扯开了面纱,嫡母对他好,可能是因为对他愧疚?一想到这个可能,康熙心中感到钝痛。惊觉自己对嫡母的感情,比他想象中的还多,甚至远远超过了生育他的母妃,抚养他的皇祖母。

康熙不愿相信嫡母的不怀好意,虽然知道希望渺小,但仍派遣暗卫调查当年的事,希望为嫡母找出些许证据,证明她不是有意的,证明她有难言之隐,隐隐中,康熙已经相信了当初的事是由嫡母设计的,毕竟她获利最大。

调查的日子里,康熙刻意地避开了太后,总希望调查能更久一点,他不必面对艰难的选择。

然而,暗卫的调查效率极高,在皇宫里,没有皇上不知道的只有皇上不调查的,很快调查结果呈上案来。

当年的真相竟然……康熙松了一口气,不是嫡母,不是……

虽然震惊于皇贵妃的狠辣,震惊于皇祖母的狠心,震惊于父皇的无知,但这种种情绪都及不上证实嫡母清白的喜悦。嫡母真的只是意外下的最终受益者!

喜悦过后,随之而来的是难掩的羞愧,他竟然不相信一直以来对他那么好的太后……

一旁的顺治却难过极了。

这段时间,他晓得了太后并没有揽权,对她没那么痛恨,但也不乏怀疑当初的事是她干的,没想到事实的真相竟然是如此,害死他的竟然是他最爱的女人,害死她最爱的女人和最期盼的儿子的,竟然是他亲母,他伤心绝望之余,突然有点欣羡儿子,有个比亲母更疼他的嫡母。

原来……从头到尾他都误会了他的嫡妻,从头到尾他都没有看到她的好,竟然如此冷落她。她却一如既往地深爱着他。

在顺治看来,白莲之所以对康熙那么好是因为康熙是他的儿子,她爱屋及乌。

只能说,顺治不愧是脑补帝,没救了。

另一边,一直关注着各处有意思地方,看着大戏的白莲,也知晓了这件事。她在皇后打量她时就察觉到不对劲了,这个世界似乎比往常的世界都好玩呢!她发现的异常,还蛮多的,鬼魂状的顺治,各类琼瑶脑残大戏,还有那个皇后,似乎预示着,接下来有更多好戏了,白莲一边喝着美味的饮品,一边和原主一起看大戏。

这件事过去了,后宫仍旧一片平静,唯有当事人才知道曾有这么一件本该掀起大浪的事情,悄无声息中,康熙对太后更加恭敬的同时更添几分歉疚,对皇后却是冷下了态度,皇后自我安慰康熙此时忙于朝政,不好直接对付太后,实际上也感觉到事态似乎并不如她预料地发展。

不过很快,皇后也忘了这么件事,因为她开始忙碌起来了,忙着广纳嫔妃,忙着准备即将的宫斗。

白莲一时兴起关注了下夕悦事件的后续,将军夫人自请下堂后遁入空门,少年在磨砺中成长起来,不再沉迷于情情爱爱,虽对夕悦仍有几分芥蒂但久居军营,也很少回家了。少女的夫家虽贫苦,但依着嫁妆少女过得还是不错的,夫君对她极为爱重,婆母也少有为难,比较闺中密友的日子,她觉得自己算是幸运的了。

夕悦在将军夫人下堂后终于荣升正室之位,似乎为了赌气,她成天穿着正室才能穿的大红衣裳,反倒磨去了她所特有的一股灵气,加上夕悦对各项正室该做的事没有经验,学习起来也是磕磕碰碰,武义将军有点后悔,有点怜惜,复杂的感情缠绕着他,他与夕悦的感情却也不像当初那么轰轰烈烈了。之后,武义将军自请奔赴沙场被夕悦的泪眼汪汪所阻止,没了武义将军的颓靡指挥,战争十分顺利,看着将士们光荣回朝,武义将军不由得对夕悦产生了丝丝的埋怨,决定下一次一定要参加。

然而,之后,康熙登基,武义将军却再也没了机会。兼之,夕悦仍旧在事务上磕磕碰碰,武义将军开始不耐烦了。

最后,在将军母亲的准备下,武义将军纳了妾室,夕悦哭闹,后来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后,开始收敛与那妾室斗得昏天暗地,将军家每一天都热热闹闹的。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千重清景’同学的地雷!!! 么么哒~

嗯哼~这一章,有没有谁看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