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儒道浩瀚(1/1)

在击杀万年巨鲸之后,林峰又开始了平静的漂流生活,他没有刻意得去控制方向,而是让海风带着小舟轻轻在海上飘荡。

海洋,无尽的浩瀚,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都是湛蓝的海水。林峰敞开自己的心胸,去拥抱这大海,拥抱这片广阔的天地。也许太古时期,这片海洋已经存在了吧,经历过几百上千万年的沧桑巨变,这海一如往昔,浩瀚依旧,岿然不动。这大浪淘尽了多少的英雄好汉、一时俊彦,海无语,一如既往的深邃。多少的千古帝王、上古大能希望能征服这瀚海,都以失败而告终,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比这大海还浩瀚,那就是人心了,不过只有浩瀚之心,而无浩瀚之力,那心也就是野心了,痴妄之心了。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升万物,这浩瀚之海的单一也蕴含着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不同的心亦有不同的道。

“儒者之心,当以浩瀚,当以博大,当以方寸之地纳世间万物,容人所不能容,及人所不能及。”林峰每日或沉入深海,同鱼虾为伴,或飞入高空,与海鸟为伍。誓要以儒者之心,容纳海之浩瀚。

鱼游于水,不能窥水之全貌;鸟翔于天,虽目及百里,但不融于水,亦不能明了水之至柔、至性。而海则纳百川,容万物,无数生物皆生活在海中。海不语,但一样能体会万物生灵的喜怒哀伤。

林峰最后总算明白了浩瀚之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以浩瀚之心,立浩瀚之志,方能跳出大海本身,以方寸之心容纳天地。

“儒道浩瀚,当有一颗包容之心,上古儒者讲究有教无类,大抵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吧。何为正,何为邪,正邪不过一念之间。一念可成佛,一念可入魔,一念可生世界。”

就在林峰有一丝明悟的瞬间,识海内的元婴飘然而出,眨了眨小眼睛,看着这大海,似乎也明白了这浩瀚之道。拍着两只小手,唤出了万儒殿,然后进入其中。万儒殿当中随着小元婴两手的挥动,开始以极快的速度向四周扩张,方圆百公里、两百、三百,到最后涨到了将近五百公里才停了下来。这万儒殿也渐渐有了浩瀚的感觉,是,浩瀚……肉眼已经看不到头了。

到了后来,小元婴的躯体渐渐的开始淡化,化作一个个斗大的念头,在万儒殿四处穿梭,经过的地方好像都有了生命似的,充满灵气。到最后,小元婴完全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六百六十六个闪烁毫芒的念头,把万儒殿照耀的如同白昼。也许小元婴悟到的浩瀚已经不是躯体所能容纳的了,所以他摆脱了元婴之体的束缚,化成了一个个灵动念头。

等林峰从浩瀚之道感悟中退出来的时候,发现了万儒殿以及小元婴的变化,也隐隐知道了刚才发生的事情。

对于一般的元婴期修为而言,元婴刚刚形成,非常脆弱,离体是非常危险的。只有到了分神期的高手,元婴才慢慢可以从体内逸出,并可以使用一定的道法,有了相当的自保能力。林峰刚刚识海内的元婴离体而出,后来又化作了六百六十六个精纯念头,连他自己也不明白这一串变化究竟是好是坏。虽然林峰直觉这不是坏事,但毕竟不修元婴体而修炼念头,是前人没有走过的一条路,林峰没有什么参照,只能摸索前进。

又漂流了将近一个月,海风竟然把林峰带到了了一个小岛附近。小船停在一百多里外的海面上,没有再继续,因为小岛周围太多的暗礁,险滩、漩涡。再没有人为操纵的情况下,海风已经不足以带动小船继续前进了。

既来之,则安之,林峰决定到岛上去看看,他已经感觉到了岛上的生灵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