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狼心狗肺(1/1)

前院王爷的屋子折腾一夜,青松苑里也颇不宁静,同样闹腾了一晚上。

王妃刚从前院回来就再也压抑不了内心的狂怒,她把屋里的摆设都当成了仇人般,恨不得将那些物什,能砸的都砸了,能摔的都摔了,再放把火,烧个干净。

潋滟离得最近,她首当其中,披头盖脑的挨了一茶壶,当场就被开了瓢。让人抬出去时,她已是满头满脸的血,看样子能保住小命都不错了,破相是少不了的,。

涟漪离得也近,可是她反应快,及时护住了头脸,侥幸逃过一劫。之后她一直战战兢兢地缩在那些个身材粗壮婆子的身后,总算没有大碍。

那些春、夏、秋、冬四个管事嬷嬷带着一众粗使婆子则退无可退,只得挡在前头,可也不敢太靠近王妃娇贵的身子。

王妃是个爱惜自己的,她极注重保养。虽说已年近三十,可她那一身的细皮嫩肉,半点瑕疵都没有。婆子们生怕自己粗手粗脚地,不小心碰到她。

若是王妃有那么一星半点的伤,就算只蹭破点油皮,她们都得把命交待进去。

偏偏她摔砸的那些东西都极不寻常,随便拿出哪一件都价值不菲。

这人是主宰着她们命运的尊贵人,她们显然是拦不得、挡不得,这物件件都是比她们的性命值钱得多的稀罕物,肯定是碰不得、摔不得。

她们惟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当成肉垫子,一屋子的下人不断地飞身扑来扑去,想要从她手底下抢救点什么来。她们趴在满是玉器、瓷器的碎片屑子的地面上,用血肉之躯去接那些名贵摆件,什么鸳鸯联珠瓶、荷叶翡翠盘、缠丝白玛瑙碟子……

青松苑喧嚷到大半夜时,她们这十几人身上都已挨了好几记,或多或少都负了伤。

可惜的是,就算她们拼出了老命,好不容易才接住的那些东西,转个身又让王妃砸在了光可鉴人的晶石地面上,照样粉身碎骨。

若是搁在平常,被她们中的谁不小心弄坏一丁点,那都得用命来抵。此时她们若不拼命,明日有没有命在那都是没准的事儿,有谁敢不豁出命去护着?

一直闹到大半夜,安如玉那布置得富丽堂皇的屋子里只剩下一片狼藉。

下人们来来回回收拾了不知道多少趟,总算把屋子收拾得差不多。可是这次摔坏的物什实在太多,库房里也没有那么多的摆件可补,暂时无法将屋子恢复成原样。

如同狂风bào雨般发泄了一通,安如玉筋疲力尽地侧卧在床,她委屈地躲在帐中嘤嘤地哭了许久,把眼睛都哭得红。一直闹到天快亮时,她的理智终于也渐渐回来。

她安chā在前院的人手并不少,前院所发生的一举一动都尽在掌握。

她万万没想到,赵政霖果真把那柳氏留在屋中过夜。他明明说过,往后这个诚王府就都交给她去打理了。他还说过,有她在,他做事后顾无忧。

再想到晚膳时,她确实也说过,“…殿下若是满意就抬成侍妾…”这样的气话。

难道他听不懂这是她赌气的话?

还是说他是刻意而为,趁机就这般过了明路?

偏偏她在说出了这样的话以后,如果再表现出什么不满,就会有损失自己的颜面。

她身为敬国公府嫡女,又是堂堂诚王妃,就算有再多的委屈,也不能像个市井泼妇似地在前院与他理论。她怎会做出这种辱没门楣的事儿来?

所以,她即便心中再不满,再多的埋怨,在那些人面前,却什么都说不得,什么也做不得。不仅如此,她还要坦然地接受柳氏。即便他再纳上十个八个的妾侍,她身为王妃都理应大度地一一接纳,再将她们都安置妥当。

往后等她们有了子嗣,她不仅要论功行赏,还要帮他把那些庶子庶女都好好抚养成人。她要将整个诚王府后院都治理得井井有条,稳稳当当,惟有这般,方能表现出她身为敬国公府上嫡女的气度和手段。

安如玉并非不懂这些,可是她却万般不甘,尤其是当那人是柳氏!

事到如今,柳氏回府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接下来他还要如何?

把她抬成妾,然后让她生下长子?

往后这诚王府还能有她的地位吗?

她这个所谓的诚王妃岂不是成了笑话?

安如玉的泪珠儿不住地滚落,她没有想到,自己的情路竟会如此坎坷。原本她要嫁的可是像端王那样名正言顺的嫡子,或是瑾王那样后台qiáng硬,最为受宠的皇子。

结果她却先嫁了萧三那个窝囊废,生生被萧家磋磨了十年整。

后来又嫁了赵政霖,却不想,他竟是这么个狼心狗肺的东西。

赵政霖也不想想他算个什么,他只是个毫无依仗的皇子,他怎敢这样对待自己?

莫非他真不在乎那个位子了不成?

她认识赵政霖已经十余年,很了解他潜藏于内心深处的勃勃野心,他绝不可能轻易放弃那个念头。

安如玉不同于寻常女子,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相夫教子上。她可是京城有名的才女,她有想法、有野心、更有着qiáng烈的cào控欲。她洞悉朝堂格局,虽在后宅,在大局的认知上却不逊于男子。她深知,在圣上仅存的六子,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忠王作为圣上的长子,表面忠厚老实,看似安安耽耽,实则也只是在韬光养晦。谁不知道他与镇北王交好,还跟卫家来往甚密。已经没了的忠王妃,也就是赵世忠之母,正是出自卫家,本朝大儒卫宏之女。

贤王看似终日游手好闲,不时拈花惹草,不时也会扶危济困一把,竟让他混了个仁厚的贤名。他贤王妃出自仅次于安家的萧家,可见他背后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宁王看似因为当年肃王的事而受了冷遇,一直被圈禁在宁王府中,实则以他的心计,也只是从明面上转为暗地里罢了。安如玉怎么会不知道,宁王身在高墙内,他却从来都不曾安耽过,如同蜇伏的毒虫一般,他只是在伺机出去罢了。

端王是惟一的嫡子,做事严谨,为人一板一眼,他背后有着安家的大力支持,原本他成为太子也是大势所趋。无奈他与安皇后同样不得帝心,这么多年愣是没成。

所以端王还需拉拢更多的势力,当初安家将她嫁入诚王府所打的正是这个主意。

至于瑾王,他本人算不得多出众,在圣上心目中,他却是最宠爱的“小儿子”。何况瑾王妃出自与安家对立的萧家,又是一大铁杆助力。

他的外家是西北侯刘家如今也是异军突起,大有赶上镇北王,与之平分秋sè之势。更让人忌惮的则是,他的母妃刘氏在后宫已被专宠近三十年,至今仍盛宠不衰。

刘氏入宫三十余年,圣上除了某次醉酒后寻刘贵妃不着,误宠了紫宸宫中的一名婢女,最后生出了赵政霖这个异数以外,再不曾临幸过任何妃子、美人,也不曾有过其他的子嗣。

是以摆在明面上争位争得最凶的,当属势均力敌的端王与瑾王。

而赵政霖,他若不是在一个多月前奉诏回京,人人都以为他只是颗可有可无的废子。惟独她与父亲并不是这么认为,他要出头固然不易,却不是完全不可能。

毫不夸张地说,他若要成事,绝对少不了安家的支持。可万一他真的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那么他就真的成了废子,最重要的是他同时也能完全脱离安家的掌控。

安如玉眼底满是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