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秋收季节的来临(1/1)

“可即便这肥皂和花露水,能够卖钱,可现在府衙上下官吏,如何安抚”

黄锡衮明显有些心动,不说这两样东西的价值。

单单是这东西的实用性,就对他特别有吸引力。

“辜大人,你以为呢”朱云飞淡淡一笑,看着辜孕奇问道。

“有好东西,不愁没有买家,我们带货物回去,岂能说服不了府衙官吏”

辜孕奇把心一横,沉声说道。

“辜大人高见。”朱云飞朗声笑了起来。

黄锡衮这才恍然,为自己的短视而羞愧不已。

“一万块香皂,五千瓶花露水,我安排人手,今晚送到府衙。”

朱云飞说罢,起身送辜孕奇、黄锡衮出门,并表示道。

“这笔生意,曾军门也有一份,不为谋私利,也不为盘剥百姓,只为登莱上下官吏,谋取一份养廉银。”

原本还有忐忑的二人,在听完朱云飞这番话后,也彻底放下了心事。

可不是嘛,合法公平经商,赚取养廉银可不是贪腐,也不违朝廷法度。

“有劳朱将军款待,我等告辞。”看着二人乘坐马车离去,朱云飞淡淡对身旁的曹明道。

“派人通知吴韩起,讨俸禄一事,到此结束。”

“还有肥皂和花露水的经营,由他负责监管账目,让黄锡衮出面即可。”

“卑职遵命。”曹明躬身而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啊。”朱云飞背手而回。

这大明的天下,山东地界如今看似风平浪静,可谁又知道,一场风暴,即将席卷而来。

转眼四个月过去,秋收在望,登莱二府,今年风调雨顺,加上政通人和,放眼所及,无不是一片丰收的情景。

朱云飞的横山的庄园内,一千亩玉米,一千亩土豆,两千三百亩红薯,也开始进入收获时节。

虽说红薯土豆,都不挑土地,但一块好土地,收获还是不同的。

大明崇祯十五年九月十六日清晨,天气晴朗。

朱云飞在横山庄园,举行了开镰仪式。

祭祀天地山河,以及华夏人文始祖后稷,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寄托了丰收的期盼。

登州卫所五千余将士,以及家属两万余余人,参与了这一场盛大的秋收盛事。

登莱巡抚曾樱,登州知府辜孕奇,也亲自来到田间,见证朱云飞种植的红薯,土豆收获情况。

红薯和土豆的成熟周期,要比玉米长一些,而且又生长在土地之内,只有挖出来才能知道收获。

不像玉米,看得见收获,而且周期短一些,早在七八月份,就开始陆续收获。

虽然是第一年种植,收获也达到亩产三石五斗,比麦子和大豆收益高出三成。

而且他可以与大豆一起种植,相互交叉种植,大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随着朱云飞挖出的第一锄头,一颗颗拳头大小的红薯,从土地中露出了它的真面目。

“表面红润光滑,很不错了。”朱云飞拿起红薯,查看之下,信心大增的喊道:“开挖,记住锄头尽量往下,别把果实挖烂了。”

“这就是红薯吗果实倒是挺形象的。”曾樱接过拳头大小,呈椭圆形的长红薯,有些好奇的打量道。

“朱将军,这玉米亩产三石五斗,我们是见识到了。”

辜孕奇端详着红薯,有些期待的说道:“若这红薯能够达到亩产四石以上,这将会是我大明的祥瑞,百姓的福音啊。”

“辜大人这话倒是不假,本抚也有些期待了。”曾樱这会也忍不住笑道。

红薯是四五月份种植,刚好是冬小麦收割后接种。

若红薯能够达到四石收成,加上冬小麦三石收成,这就意味着一亩地,可以达到七石收成,想想都是喜人的。

这份农产收入上报到户部,绝对是祥瑞,妥妥的政绩。

“二位大人,见证奇迹的时候,马上就到了。”朱云飞一脸自信的笑道。

在挖出几颗红薯之后,他就基本可以确定,红薯亩产至少在五石以上,要比他预估的四石还要多出一石有余。

因为这一颗红薯结下的果实,基本都在一斤以上。

而一亩地种植的植株,则在两千株上下。

这也就在大明,要是后世,肥料充足,一亩地可种植三千铢,亩产少说也在四五千斤。

但因为这个时代,土地缺乏肥料,一亩地种植两千株,能够一株结果一斤,亩产也能够达到两千斤了。

两千斤,相当于亩产十三石了。

刚擦他说亩产三四石,不过为了低调而已。

毕竟这东西头一次种植,万一出了差错,牛皮吹大了,丢脸的可是他自己。

相反往少了说,等收获超出预计,这才是惊喜。

正如朱云飞预料的一般,很快五亩土地的采挖工作完成。

五亩地分别当众称重,朱云飞,曾樱、辜孕奇亲自监督称重。

没有半点作假,五亩地每亩地收成,都在五石以上,最低的一亩地六石五斗,最高的一亩地七石三斗。

“这,这是真的”当看到亩产七石三斗的数字,别说辜孕奇,就是见惯了粮食收成的曾樱,都是满脸不可置信。

十三石五斗是多重呢换算成斤称,那就是2025斤,亩产超过两千斤的粮食收入,这在大明一朝绝对是破天荒的收成。

“这是祥瑞啊,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辜孕奇更是激动的跪倒在地,激动的泪流满面。

“红薯,红薯啊,你果然没有让人失望。”朱云飞也不由暗自感叹。

朱云飞前世看有人称,红薯、土豆、玉米是华夏人口暴涨的根本,这点身为农村人的朱云飞是不相信的。

华夏人口的暴涨,是宋朝引进的占城稻,但这占城稻只适合在长江以南种植。

但也是占城稻的引入,才促长了江南人口的暴涨。

而红薯,土豆、玉米的引入,则稳固了这份增长。

红薯土豆的收成高不假,但它无法作为主食,所以才能说是稳固了增长。

就好眼前的十三石五斗红薯,这是刚挖出来的湿的鲜果,要阴干存放的话,重量会大大缩水的。

而且它不能长期吃,容易消化不良。

但要是遇上灾荒之年,饭都吃不饱的时候,这东西显然是能够活命的。

很快,土豆的亩产收成,也得到确认。

比红薯要少了不少,但也达到平均亩产五石以上。

因为这是第一次种植,朱云飞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朱云飞相信,有了今年的经验,来年种植的话,亩产提高一两成,肯定没有问题。

“云飞,这份收获,足以彪炳史册,今日回去,我就给户部和陛下上折子,为你请功。”

曾樱看着身穿短褂,晒得浑身发黑的朱云飞,由衷的感叹道。

辜孕奇也附和道:“曾大人所言甚是,朱将军亲自实验种植,为国为民的壮举,实在值得我辈学习啊。”

“哈哈哈……”朱云飞摆手大笑道:“二位大人谬赞矣,这是咱们登莱同僚,以及军民百姓共同的成就,可不是我朱云飞一个人的功劳。”

“我认为曾大人你这份奏折,是不是可以这样写,今年登州百姓为种植新农作物,也是有功劳的,是不是可以为百姓请功,请求陛下减免百姓今年的赋税呢”

“再请求来年在登州、莱州、青州、兖州、济南五府推广种植,如此来年山东不说丰收,也断然不会再闹饥荒。”

“如此,才是万民之福啊!”

朱云飞这一番肺腑之言,没有半点私心,在场的众人闻言,无不为之动容。

“云飞忠义仁德,令人佩服啊。”曾樱和辜孕奇无不由衷的拜道。

朱云飞种植红薯,喜获丰收捷报,还未传到京城。

紫禁城奉天殿上的崇祯皇帝,却接到一封告急军报。

“陛下,陛下大事不好了,蓟州、密云沦陷,建奴十万大军,大举寇关,正往京师杀来。”

兵部郎中王命岳,几乎是一路飞奔的闯进了朝会大殿。

看着一头闯了进来,毫无礼仪,跪倒在地的王命岳,满朝文武官吏,根本没有人关注他的失仪。

包括龙椅上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这一刻,无不是被王命岳汇报的消息所震惊。

短暂的惊慌之下,兵部尚书陈新甲,出列接过军报,迅速翻阅之下,双手呈送给了皇帝。

“陛下,密云总兵白腾蛟溃逃,蓟州总兵白广恩,守城不力,理当问斩。”

陈新甲看罢战报,心底一片冰凉的他,咬牙跪倒在地。

“臣布防不力,罪该万死,请陛下一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