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骂战(1/1)

秦歌这一破防非同小可,一众记者打了鸡血般兴奋不已。

意外之喜啊,看来这其中还另有内情!

《告别前任》剧组大惊失色,现在电影正是票房高歌猛进的时候,可别节外生枝。

于是,秦歌一句话,当场让剧组现场让所有媒体将相关录音影像删掉,到场记者发了笔意外之财,自然喜笑颜开照办。

出了这么个岔子,张康自然对秦歌没有好脸色,秦歌面色也是阴沉无比,心中对叶知秋的恨意愈发浓烈。

然而,天下间哪有不透风的墙,一众记者收了钱没错,视频也删了,但若高估他们的职业道德就大错特错了。

当晚,“疑似《告别前任》主演秦歌不满创作人叶知秋”的小道消息就在微博满天飞了。

秦歌是谁当红影视小生,和王南宸的套路差不多。

若是王南宸是“发育中”中流量歌手,秦歌就是“发育完成体”流量影视明星。

参与拍摄了多部电影,微博粉丝是惊人的万加。

叶知秋也是近期被媒体称为“新人王”的热门原创歌手,一下子这个话题热度就起来了,压都压不住。

事情发生后,秦歌团队的反应迅速无比,立刻采取了行动。

“秦歌不满叶知秋”已经成了既定事实,没办法改了怎么办

那就转移注意力,将受害者身份转移,抹黑叶知秋。

流量明星的团队对这一套的流程自然是驾轻就熟,很快,“秦歌不满是因为叶知秋目中无人、性格高傲”的消息便在微博上出现。

秦歌众多粉丝不了解具体情况,自然深信不疑,一下子,微博上全是声讨叶知秋的言论。

虽然叶知秋粉丝数量不算少,但叶知秋没有微博,除了《唱出新声》节目,几乎不在网络等媒体上露面,佛系听歌粉丝居多。

就算有些粉丝出言为叶知秋辩解,声音也很快淹没在秦歌的粉丝大军中。

当叶知秋从丁婕处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也不禁有点愕然。

这秦歌莫不是有病

上微博大概看了一下,叶知秋有点无语。

原来是秦歌在微博发了篇小作文,大概就是当天录音棚发生的事情。只不过众多细节掺杂了许多水分。

这一下真真假假的,还真让不少人信了。

叶知秋虽然不在意网上所谓的“声讨”,不过平白无故被人指着骂,心里也有点不爽。

不爽干嘛骂回去呗。

直接用“九亿少女的梦”转发秦歌的小作文。

“傻逼,你一个外行懂歌不懂你说个象拔蚌。”

这条微博发出,把《诛仙》的书友看得一愣一愣的。

“作者又掺和啥热闹了”

“哈哈,好基友有难,作者坐不住了。”

“作者果然够莽,一开口就是老文化人了。”

“不懂就问,象拔蚌是什么意思”

“楼上的,你没见过劝你去搜一下图片。”

“我的眼睛!”

这还没完,叶知秋随意浏览微博,正好看到关于《告别前任》电影的超话讨论。

如何评价《告别前任》四位主演的演技

男一男二,女一女二,发起了一个投票。

票数最低的,正是秦歌。

大部分观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不少人评价,若不是秦歌的演技拉胯了,说不定票房还能更上一层楼。

不过秦歌是背后最大出资人指定的男一号,剧组和导演张康也没办法。

叶知秋随手在秦歌的分类下评论。

“你不能去评价不存在的东西。”

这一条评论,彻底让关注的书友沸腾了。

“哈哈哈,夺笋啊作者。”

“属实是虾仁猪心了这次。”

“看了电影,我觉得作者说得没错啊,秦歌演的男一的确演技有点让人尴尬。”

“和李雯雯对戏,简直被碾压了好不好。”

“所以说这部电影叶知秋的两首歌曲封神了,不然怕是票房少一半不止。”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叶知秋的两条微博评论,竟然被王大少转发了。

“同意,某些演技仅粉丝可见的流量明星,就不要随便对人指指点点。”

与王大少的助攻一同前来的,还有一条私信信息,仅有两个字。

【加更】。

“九亿少女的梦”加上王大少的微博粉丝数量可不少,一下子,不少路人被吸引了进来。

微博上,话题由“秦歌指责叶知秋目中无人、性格高傲”,到“知名作者为叶知秋发声”,再到“不存在的演技”,迅速发酵热闹不已。

当助理匆忙将手机递给秦歌,秦歌看到后气得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

这都是哪来的人!

富二代王大少这本来就是一个混不吝的主,在微博上不知多少明星被他怼过,结果没一个敢真正骂回去的。

秦歌也不敢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他粉丝更多,是占理的一方,但本质上王大少是属于资本的一方,两人的地位是有本质的差别。

但是,《诛仙》小说作者自己又没惹他,无缘无故发什么疯

一句“你不能去评价不存在的东西”下,短短时间内已经跟评过十万,数字还在不断增加,让秦歌看了眼中直冒火。

此时,秦歌的经纪人严肃道:“联系微博后台了吗,这条评论能不能删”

助理苦着脸道:“不行,这个《诛仙》作者多万粉丝,全部是实打实的活跃度非常高,这种大v微博的发言只要不违规,微博后台不会轻易删除的。”

秦歌经纪人不担心王大少的评论,因为本身王大少的口碑也算不得好,喷就喷了,其实影响不大。

反倒是这条评论,让他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可不要小看了这么一条短短的评论,产生的威力可能是巨大的。

类似的先例不少,某个明星在综艺上被羊舔脚,所以被戏称为“臭脚”,这个称号一直跟随了她十来年。

抑或是某位女星因为被一个帖子吹嘘“四千年一遇”的美女,自此一直被拿出来调侃。

还有,说到“唱跳r篮球”就会联想到背带裤和中分发型……

恰恰是这些带有调侃意味的标签最容易通过网络上传播,一旦艺人被打上这种标签,想要甩掉可就难了。

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锚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或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

试想一下,若秦歌被“演技不存在”的标签锁定,日后观众看到秦歌出演的作品,不可避免会带上“这个人没演技”的先入为主想法,长久以来,对秦歌商业价值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秦歌经纪人痛苦地揉了揉太阳穴,心中有点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