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投资(1/1)

从美国参展回来之后,&bsp&bsp晏旻和蔺征西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投资与中科院合作的上海电子装备公司,既然光刻机被卡脖子是无可避免的事,&bsp&bsp那么就自己想办法寻求突破吧,&bsp&bsp希望真到被制裁的那一天,国产光刻机与顶尖水平差得不是太远。

上海电子装备的情况跟旻西科技差不多,创始人童鸿斌也是从中科院出来的,拉了几个海外留学的朋友一起创业,&bsp&bsp他们本身也是研究光刻机的。

这家公司刚创办不到三年,虽然主研发产品是光刻机,但目前的主推产品还是靠扫描仪、投影仪、复印机、打印机这些小型电子设备,毕竟光刻机研发是个吸金的无底洞,&bsp&bsp一时半会儿也研发不出来,&bsp&bsp全公司的人不能够坐吃山空。

这家公司目前还没有盈利,&bsp&bsp靠着小型设备的收入和银行贷款以及国家对中科院的财政支持,勉强维持了公司运营。

所以当晏旻和蔺征西通过吴百川的路子,&bsp&bsp找到了上海电子设备公司,&bsp&bsp表明自己的来意后,&bsp&bsp上海电子设备的老总童鸿斌瞪圆了双眼,以为自己听错了“晏总,你说你们要投资我们公司?”

晏旻点头“对,我们公司做芯片设计,也做芯片生产,&bsp&bsp您一定也知道《瓦森纳协定》,我们买不到最先进的光刻机。如果我们国家能够自己生产最先进的光刻机,&bsp&bsp也就不担心会被卡脖子了。”

童鸿斌虽然从中科院出来得晚,&bsp&bsp但年纪比他们都要大,&bsp&bsp已经年近五十了,他扶了扶眼镜腿,说“可是晏总你应该知道,我们就算做出光刻机,也不可能是最先进的,甚至都达不到你们现在需要的标准。”

晏旻说“我们当然知道,但没有关系,万丈高楼平地起,最先进的光刻机也是从低精度的做起的,慢慢来,想相信总有一天会追上去的。”

“既然晏总愿意相信我们,那我们就努力研发。”童鸿斌说。

蔺征西说“我们决定今年为贵公司投资两千万资金,希望好钢用在刀刃上,童总能够合理利用这笔资金,加快光刻机的研发进度。”

童鸿斌听见这个数字的时候,心肝都颤抖了一下,他们公司那些小电子设备一年的利润额也不到这个数,支撑着公司的开支,常有捉襟见肘之感。

有了这两千万,就可以买不少光刻机的零部件,也能从国外挖一些相关领域内的研发人员回来。

童鸿斌伸出手来跟二人握手“非常感谢晏总和蔺总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一定争取早日拿出研发成果来。”

晏旻说“那就静候佳音!”

旻西芯片厂这边也不算太平,微米的光刻机安装上之后,始终都达不到预期的良品率,这就意味着芯片成本增加,新手机的价格也要比预计的高。而且良品率低下,也就意味着产量的降低,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非常不合算。

怀特和柏宏义带领工艺工程师们攻坚了月余,也只将良品率从两成提高到勉强四成,只有良品率超过百分之六十,按照他们原来的定价,才能开始盈利,良品率越高,利润也就越高。

微米的良品率和微米高达的良品率相比,简直是没眼看。

如果在广交会之前解决不了这个良品率,新手机恐怕就不能在广交会上亮相了。

芯片厂的负责人压力也非常大,柏宏义找到蔺征西,向他推荐了他的前同事,目前在台积电任职的高级工艺工工程师崔自强。

崔自强曾经跟柏宏义打听过旻西科技的相关待遇,后来就不了了之,柏宏义觉得对方可能是嫌待遇低了。让蔺征西再去找对方谈谈。

为了解决良率问题,蔺征西只好回了一趟台湾,亲自去拜访崔自强,高薪将他挖了过来。此时台积电的芯片制程已经达到了微米,实现

微米量产化已经不算什么难事了。

崔自强过来的时候,还带了几个徒弟过来,蔺征西也照单全收了。

崔自强是月入职的,他们加入旻西芯片之后,又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将微米的芯片良品率从提高到了。

晏旻和蔺征西都松了一口气,虽然离预期的九成还差了一点,但起码秋季广交会上是可以安心推出x了。

星期一快下班的时候,远冬敲开了晏旻办公室的门“晏总。”

晏旻抬头看着他“有事?”

远冬有些不好意思地笑“我明天搬家,要请一天假。”

“这事跟你们部门同事交待一声就行,不用特意跟我说。”远冬怎么也是个项目经理,公司对中高层管理的考勤并不严格,请假只要理由正当就行。

远冬继续笑“其实我是想请晏总和蔺总明天晚上来我家吃饭,帮我们温个锅,热闹一下。”

晏旻一听,笑了“是乔迁新居吗?那恭喜啊!我和蔺总一定一起到。地址在哪儿?”

远冬说“就在香蜜湖,跟晏总做邻居,三期栋a单元,我家买的顶楼。”

晏旻重复了一遍“三期栋a单元,我记住了,明天下班后就过去。”

远冬笑得很开心“谢谢晏总赏光,对了,不用准备什么礼物,人到了就好。我就不去跟蔺总说了,您帮我转告一声吧。”

“可以。”晏旻满口答应。

下班后,晏旻跟蔺征西说起这事,蔺征西问“请了咱俩?”

“对。”

蔺征西说“他为什么不亲自来跟我说,只让你转告我?”

晏旻想了想“也许是默认我俩是一起的?”

蔺征西挑了挑眉,没再纠结这个问题“送点什么礼物?”

晏旻说“他说不用准备礼物,不过我觉得空手去也不太好,你看准备点什么比较好?”

蔺征西说“我们也不用买什么贵重礼物,送两盆花吧。”

“好。”

第二天下午,两人提前了一个小时下班,去花卉世界转了一圈,买了两盆发财树,这才去远冬家。

下了电梯,不用去认门牌号,就能知道哪家是远冬家,因为右边那家大门敞开着,门楣上贴着喜庆的对联,屋子里传出了欢笑声,很显然,就是这里了。

晏旻和蔺征西弯腰,一人捧起半米多高的发财树,朝门口走去。

晏旻低声说“你觉不觉得我俩这样有点傻啊?”

他话音刚落,远冬家里便有人出来了。

一个看起来很年轻的英俊男人抱着一个孩子站在门口,看见他们二人,明显愣了一下,然后转过脸朝门内喊“冬冬,来客人了。”声音低沉悦耳。

晏旻和蔺征西对视一眼,这么叫远冬的人,多半是他的亲人。正在猜测,远冬出来了,看见他俩,顿时笑逐颜开“晏总,蔺总,你们来了。怎么还买了花,太破费了!谢谢你们!快请进!”

远冬赶紧出来接老板手里的发财树,抱孩子的帅哥腾出一只手来和两人握手“欢迎你们!您就是晏总吧,久仰大名!我是远冬的大哥远夏。”

晏旻眼睛一亮,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行远机械的老板远夏,行远可是将机械工程做到全国第一的企业,赶紧握住了远夏的手“远总您好!久仰大名!”长得这么年轻帅气,真是出人意料。

一旁的蔺征西把发财树放在门口,拍了拍手,向远夏伸出手作自我介绍“远总您好!我是旻西的副总蔺征西。”

远夏听见他的名字,眉毛不由得抬了抬“您好!”原来旻西科技的命名也是两个人名组合起来的,

跟他的行远一样呢,他再次打量眼前的两个人,一个长得儒雅俊秀,另一个也高大英俊,一看就是人中龙凤,莫不是这两人情况也跟自己的一样?

远冬已经将手里的花盆放在了门口,又过来抱大哥手里的孩子“大哥,冬至给我吧。晏总,蔺总,赶紧进屋来坐。”

两人将客人让进屋,远冬又继续跟远夏说“大哥,你猜我们蔺总是哪里人?”

远夏好奇地看蔺征西一眼,说“看着像是北方人。”

远冬嘿嘿笑“看走眼了吧,蔺总是台湾人,他跟我们晏总一样,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

远夏惊讶地再次打量蔺征西“真的吗?可是蔺总的口音完全没有台湾腔啊。”

蔺征西笑了笑“准确来说,我是山东人。从小是听相声长大的,没有台湾口音不正常吗?”

远夏闻言,笑着说“原来台湾也有人爱听相声。两位老总,快请坐。”

晏旻和蔺征西坐下,远夏给二人倒茶,一边说“我听远冬说起过你们公司,晏总和蔺总在致力于中国芯片事业的发展,这是十分有意义的事,令人钦佩!”

晏旻有些意外地说“远总对我们芯片行业也有了解?”

远夏笑笑“远冬从事这个行业,我也跟着了解了一下。而且将来我们两家公司还能进行合作呢。”

晏旻笑起来“这倒也是。”智能化是未来的大趋势,工程机械也不例外。

远冬把儿子交给丈母娘,过来陪老板和兄长,突然提起一件事“蔺总,我听说咱们公司原本打算在香港上市,后来因为金融风暴取消了,那应该是进行过财务审计吧?”

蔺征西点头“对,做过。”

远冬说“我哥的公司打算在香港上市,不知道蔺总是否方便把认识的财务人员介绍给我大哥,我大哥的公司也准备在香港上市了。”

蔺征西说“当然可以,回头我找他说说这事,然后再给你们答复。远总留个名片给我就行。”

远夏喜出望外“那真是太感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