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章 介入不算手术?(4K)(1/1)

“在这种情况下。”

这位大佬虽然是心外科专家,但是从他的这番言论就能看得出来,他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也有非常深的造诣。

只见这位专家看着屏幕里郑毅的操作,继续解说道

“就需要考量术者的技术了。”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小子刚刚操作导丝的那只手的手指头动的那几下。”

“就是利用刚刚那几下动作来调整了导丝的角度,让导丝能顺利地进入到目标血管当中。”

这个时候只有一旁的方岩,因为只有自己能听得见的声音,小声地嘀咕道

“这种操作,谁能做得到啊。八成是蒙的吧……”

不过方岩自己也能察觉出来,说话的语气里却有着底气不足。

这时。

在方岩不可置信的眼神里,郑毅的这根导丝已经到达目标的位置。

是时候了。

郑毅手上的操作很快,沿着导丝将扩张球囊小心翼翼地顺到了冠状动脉狭窄的位置。

充气,球囊扩张,狭窄的地方被打开,很快能扩张出了一条只见通入的路,动作顺利无比。

把球囊顺着导丝拿出来,郑毅再次顺入了支架。

到达位置,支架释放。

依旧顺利无比。

而除此之外,郑毅继续取出了导丝,在他的操作下,导丝再次进入了其他相对细小,但是狭窄程度比较单一的地方。

导丝在他的手里,如同手指头一般灵巧。

在郑毅的操作下,很顺利的一次又一次地又进入到一根又一根的分支血管当中。

评委区中,大家看着郑毅的这段操作,所有人不由得频频点头。

这下子,就连刚才一直叨叨个不停表示自己不屑的方岩,也说不出话了。

毕竟一次两次的成功,自己可以嘴硬,说是偶然瞎蒙的。

但是现在这么多次,郑毅都已经顺利完成了超选的操作,想要自己就算想要说他是懵的也不太可能了。

可是看着郑毅的这番操作,方岩的心情也越发的忐忑和不解。

他确实不喜欢用国产的导丝和造影器械。

而他不喜欢用的原因很简单。

就是因为国产的导丝导管还有支架系统,很多都是仿制国外进口产品的。

你因为是仿制的,所以缺乏自主创新,而且因为国产的东西相对来说比较便宜,所以他们做工和进口的商品相比明显的会显得有些粗糙。

方岩自认为如果是自己的话,用国产的导丝,自己的技术水平发挥的,可能只能达到用进口导丝的水平的2/3左右。

但是这个郑毅居然能将国产的导丝玩得这么溜。

这也让方岩心中,对郑毅的轻视不由得收起了几分。

不过更令方岩感觉到惊讶的还在下边。

只见郑毅很快地放完了支架之后,将导丝导管从患者的股动脉撤出来,立刻放置上了加压器进行加压止血。

而另一边,杨雯的配合很默契,立刻接替了郑毅的加压止血工作。

与此同时,手术台儿上何杰已经顺利地开胸完毕,此刻正在拿着胸廓内动脉牵开器和手里的工具在一点点取着患者的胸廓内动脉。

郑毅这时候是把手放到一边的台子上,拿出了那套微创的腔镜耗材,在巡回护士的帮助下,将这套耗材连接到了杂交手术室里的高清腔镜上。

“刀片。”郑毅伸手,柳叶刀被拍在了手心。

手起,刀落。

在患者的手腕上打切了个小口之后,郑毅把腔镜慢慢地探了进去。

这个操作可是让在评委区里的所有专家都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居然是腔镜血管采集技术。”一位专家饶有兴趣地看着郑毅的操作,弄出了好奇的表情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个技术现在只在少数的医院应用。”

“我很好奇,在这位年轻术者,他是什么时候学会这个技术的?”

看到会议室里的多半的人都露出了懵懂的表情,这位专家继续开口解释

“采用腔镜进行血管采集技术,它的微创程度自然就不必多说了。”

“但是这个技术之所以没有被广泛地开展,也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

“第一个问题,就是花费问题。”

“毕竟微创的东西相对价格都比较高,而且医疗保险报销得也比较少。”

“如果使用这种微创腔镜的话,患者会要多花上几千块钱。”

“但是这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它最主要的问题在于。”

“很多人都担心这种技术,会对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的桥血管质量产生很明显的不良影响。”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明白了这位专家话中的意思。

众所周知。血管这种东西,最怕的一样损伤就是牵拉了。

冠心病患者心脏血管发生狭窄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血管内皮细胞,也就是血管里面最内侧和血液直接接触的细胞,发生了损伤。

之后逐渐地出现了血管的内部狭窄。

有很多的研究,其实都已经发现了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患者的一个血管老化程度有着很明显的关系。

而切开获取患者的其他血管,作为一个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的桥血管材料的话。

虽然这样做损伤比较大,但是因为可以完整地看到血管的情况,采集血管的时候可以尽量减少对血管切拉以及损伤。

这么做就可以明显改善桥血管的使用寿命。

但是腔镜技术不一样。

使用腔镜技术的过程当中,很多人都认为腔镜的使用难免会对血管造成压迫、牵拉,从而造成损伤。

这样会严重影响桥血管的质量。

这种损伤的结果就是桥血管的使用寿命变短。

要知道对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桥血管可是维持心脏血液的通道。

桥血管一旦发生狭窄或者闭塞,就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随时可能再次发作。

不过这话说回来。

由于腔镜技术本身的微创、损伤小以及并发症少的优势,还是有很多的人都在研究这项技术的。

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了在操作得当的情况下,使用腔镜采集血管的技术,不但可以减少患者的损伤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同样,对于患者自身桥血管材料的损伤和切开采集血管的技术相比也没有明显的差别。

这种两面化的结论,使得这场技术现在仍然存在着争议。

存在着争议就意味着矛盾,这也是这种技术未能广泛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没能想到,大家竟然会在这种省级的比赛上面就看到了这种技术的展现。

而且从屏幕当中这样的操作来看,这位术者对这样技术操作还非常得熟练。

虽然隔着一层皮肤的阻挡,但是在郑毅的意识和操作下,腔镜很是灵活地在患者的血管周围穿梭,将血管一点点地分离、剪断。

很快一根完好的血管就被取出来,放到了保护液当中。

这个时候何杰的声音也在郑毅的耳边轻轻地响起

“郑总,好了可以来了。”

原来此刻的何杰,此刻刚好完成了患者的胸廓内动脉的采集工作。

郑毅再次和何杰交换位置,轻轻地拿起刚被游离好的胸廓内动脉,郑毅轻轻地屏息。

胸廓内动脉在胸腔内,位置刚刚好,所以只需要取下来一端,另一端还在自己原先的位置。

只需要将取下来的这一头吻合在冠状动脉上就完成了任务。

按照刚才造影的结果,在患者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前选择了第一个搭桥的位点。

再次接过柳叶刀,郑毅手腕一翻,小刀轻轻一划。

一道小口在冠状动脉上被划出。

旁边何杰立刻拿着注射器对着切开的小口喷起了水,确保郑毅的视野不被流出的鲜血所污染。

接着,郑毅将心脏稳定器固定好,将胸口动脉的末端,慢慢地患者自身冠状动脉的切口上进行吻合。

很快第一根血管搭桥完毕。

“翻心脏?”何杰在旁边再次问道。

“嗯。”郑毅点了点头。

何杰配合地将自己的手放在患者的心脏上,轻轻地翻动,让患者心脏侧面的冠状动脉完好地显露在了郑毅的眼前。

接过了旁边采集的血管,郑毅手里的心脏稳定器再次落下。

两人默契的和配合着。切开血管,吻合。

第二根血管桥在冠状动脉上的落点很快就缝合完毕。

然后何杰再次翻动心脏,到了第三根血管桥。

等到三根桥的一段都缝在了冠状动脉上之后。

因为剩下的两根血管材料都是一截一截被取下来的,所以郑毅需要将这两根血管桥的另一端缝在患者的主动脉上。

那样血流就会从患者的主动脉沿着桥血管走到患者的冠状动脉中,改善患者心脏的供血。

就看见郑毅再次拿起了手术刀,寒芒一闪。

刀片在患者的主动脉上飞快地打个两个小孔,然后进行将两根血管的另一端和这个小孔进行吻合。

动作轻快无比。

这三根血管桥都搭打完了之后,郑毅这才松了一口气。

手术终于是顺利地做完了。

接下来就是止血和关胸了。

看着郑毅的手术进入了尾声,评委区的各位专家们都露出了思考的神色。

郑毅的这台手术室冠心病的杂交手术治疗,其中有很多的亮点。

其中郑毅自己所设计的几个亮点之外,最吸引大家眼球的就是手术台上这三个人之间的配合。

三个人从始至终没有过多的交流,但是配合得却异常的有默契,连中间一点点地疏漏和差错都没有发生。

这才是最令人感到惊讶的。

而一直对着郑毅保持着不屑的态度的方岩,也在悄然之间改变了对郑毅的看法。

“这个姓郑的大夫是一个强敌啊。”方岩在心里嘀咕道。

不过他对自己依旧是充满了信心。

郑毅的手法确实不错。

但自己也不差。

陆陆续续的,在最后一位参赛选手的手术做完之后,这一轮比赛终于落下了帷幕。

主办方本来还为各位参赛人员准备了晚宴,虽然一天手术之后,大家都有些精疲力竭,但是参加的人数并依然不少。

因为这种晚宴,与其说是大家吃上一顿饭,还不如说是各个医院的年轻骨干以及专家之间进行一个社交的场所。

对于这种类型的场合,郑毅原本是拒绝的,但是架不住何杰和杨雯对这些非常感兴趣。

用何杰的话说就是“有免费的大餐,不吃白不吃”。

在二比一的情况下,郑毅只得陪着两人参加了晚宴。

郑毅的白天展示的手术技巧,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

毕竟医疗是技术,而技术人员之间本身就有着相近的。

很多其他医院的年轻医师,对于腔镜血管采集技术以及冠心病的杂交手术都很感兴趣,纷纷走上前来和郑毅进行交流。

这一番攀谈下来,本就不擅交际的郑毅觉得自己的脑袋都快大了。

好不容易挨到了晚宴结束,郑毅和何杰还有杨雯回到了宾馆。

虽然明明知道劳累了一天之后,应该好好休息,不过所有人心里都清楚,今天晚上大多数人可能都会睡得不好。

因为明每早上10:00,所有的人才会知道这一天比赛的结果。

同样。

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此刻在主办方的会议室里,一群人同样没有休息。

他们之间正在进行激烈的讨论。

其中一个稍微苍老的声音言辞很是激烈

“我依旧在坚持着我的观点。”

“郑医生和高医生,他们两人做的这两台杂交手术。”

“虽然说很新颖,做得也很纯熟。”

“但是我认为他们并不能代表外科。”

“我们是心外科是开刀的科室。”

“我们应该拿的是手术刀,是柳叶刀。”

“而不是,拿着介入导管和导丝捅咕捅咕就叫做手术的科室!”

“不过,我也同样尊重你们的意见。”

“既然你们有人觉得他们两位做得都还不错。”

“那么。我可以让步。”

“这两台在杂交手术室进行的手术里。”

“只有一台可以进入到全国比赛。”

。v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