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章 局部麻醉的主动脉手术(4K)(1/1)

心血管的手术大部分都是需要在全身麻醉,也就是全麻的情况下进行的。

全身麻醉的状态下,患者的全身肌肉都是极度松弛的。

这些肌肉中,也包括患者控制呼吸的肌肉。

在控制呼吸的肌肉松弛之后,患者的自主呼吸也会几乎消失。

为了维持患者的血氧,让患者不至于窒息缺氧,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会给患者使用呼吸机,并且进行气管插管。

简而言之,就是用机器来替代的患者呼吸机的功能。

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就是将一根塑料管从患者的嘴一直插到喉咙的气管里。

然后将管子连接在呼吸机上,通过机器将里面往里面吹气、排气来维持患者的呼吸。

但是对于一部分肺功能比较差的患者,全身麻醉当中因为使用了呼吸机,所以很容易出现患者麻醉清醒之后呼吸机脱机困难。

这个时候,一旦把呼吸机停止,患者的血氧会呈一个显著性的下降趋势。

严重的缺氧可能会危及生命的。

这个时候,为了避免患者因为缺氧而发生不好时间,就会停止脱离呼吸机,继续用呼吸机来帮助患者呼吸。

这就叫做长时间机械通气。

长时间的机械通气,虽然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但是也会带过来很多的问题。

比如说,所有的肌肉都是用进废退的。

由于呼吸机本身替代了患者呼吸系统肌肉的功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长时间的呼吸机辅助之后,患者控制呼吸的肌肉会逐渐萎缩。

这些肌肉萎缩会导致患者的自主呼吸会更加的薄弱。

自主呼吸变弱之后,把呼吸机脱离患者的难度也就变得更大。

从而呼吸机使用的时间会更长。

然后肌肉萎缩得更厉害。

这样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除此之外。

呼吸机毕竟也只是一个机器而已。

它虽然可以辅助呼吸,但是机器之中自然也会有很多细菌。

随着机器使用时间越来越长,一些细菌就会跑到患者的呼吸系统中,最常见的就是肺。

所以说,长时间使用呼吸机的患者,都很容易出现严重的肺内感染。

其实单纯出现肺内感染也并不可怕。

毕竟我们还有那么多的抗生素和杀菌药物,患者的感染多数会被控制住。

但是,大自然是会优胜劣汰的。

呼吸机同样经过了千锤百炼。

呼吸机里面的细菌,再经过一次次的抗生素斗争之后,那些依然存活下来的细菌,都有了很强的抵抗力。

它们早已经对多数的抗生素都产生了耐药的作用,这也就是临床上所说的多重耐药菌。

这种细菌很可怕,因为大多数的抗生素都很难进行杀灭它,所以一旦发生这些细菌诱发的严重肺炎,患者很容易进展到感染性休克等情况,危险的时候甚至会直接就此一病呜呼。

所以对于长时间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甚至还要进行一个气管切开,在气管内直入气管切开套管,进行一个辅助呼吸的作用,并且帮助排痰防治呼吸道感染。

这就是麻醉师最担心的问题。

而目前这位患者的情况,根据郑毅和麻醉师的经验进行判断。

患者在进行全身麻醉之后,很容易出现呼吸机摘不下来的情况。

既然全身麻醉不行,那就换一种方法。

在郑毅的思考之中,无麻醉手术固然是不可能的。

但是。

这种患者如果需要做手术的话,其实还有另一种方法

那就是他刚刚想到的,用局部麻醉做手术。

局部麻醉也称部位麻醉,简称叫做局麻。

是指在患者神志清醒状态下,将局麻药应用于身体局部,使机体某一部分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暂时被阻断,运动神经传导保持完好或同时有程度不等的被阻滞状态。

这种阻滞应完全可逆,不产生任何组织损害。局部麻醉的优点在于简便易行、安全、患者清醒、并发症少和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小。

但是对于这种主动脉手术的患者,如果进行局麻,就很考验医生的麻醉水平了。

局部麻醉一般是不需要麻醉师进行麻醉的。

多数情况下都是手术医生选用局部麻醉药,在患者做手术的部位周围进行一个麻醉,这种麻醉叫做局部浸润麻醉。

郑毅再次看着患者的增强c片子,又看了看患者的状态。

如果这位患者做主动脉支架手术的话,那么会在患者的两侧大腿根部股动脉的区域进行穿刺放入导丝。

和之前一样,一侧用于造影观察,另一侧用于支架置入。

如果自己要为患者进行局麻的话,麻醉的点只有这两个。

但是不可控的因素还有很多。

比如说,这次的手术,全都是在患者的血管内进行操作的。

在导丝、导管、支架等东西进入到患者主动脉后,很多患者也会有很多不舒服的感觉,这种情况就不是正常用局麻能够解决的了。

想到这里,郑毅再次转头看了一眼,在旁边的麻醉师试探着问道

“如果我们不做全麻,我进行局部麻醉之后,我们可以给患者用点镇静药吗?”

郑毅说的这种方式,也就是俗称的局麻加神经安定。

局部麻醉的基础上,用一些镇静药物,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听到郑毅的问话,麻醉师托着下巴陷入了思考。

沉默了一小会儿之后,麻醉师看了看患者的胸部c,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患者这种状态,我不建议给任何镇静药。”

“这患者有肺病基础,还有桶状胸,肺气肿很严重,镇静药同样会容易抑制患者的呼吸,出现很多问题。”

“从一位麻醉师德的角度,我觉得如果你真的要给这位患者做手术的话,我建议这位患者你用单纯的局部麻醉就好。”

听完了麻醉师的分析,郑毅思忖了一下,心里已经下定了主意。

如果要挽救这位患者的生命,他也没有别的选择。

他只能在局部麻醉下,为患者做这台主动脉支架手术。

和麻醉师走出了抢救留观室,郑毅又跟林主任打了一个电话,把自己刚刚的思考和决策和林主任汇报了一下。

电话里的林主任听到这些内容之后,略微的沉默了一下。

之后,林主任用沉稳的语气说道

“小郑。”

“局部麻醉这个风险可是要比其他要大得多。”

“你考没考虑过,万一患者手术当中感觉都不舒服,然后不老实地动了动。”

“那个时候你正好在操作导丝前进。”

“导丝很有可能就会把者的主动脉戳破了。”

“那可是要命的事情啊。”

“我知道的,主任。”郑毅一脸严肃地点头“但是如果要挽救患者的生命的话,我们也实在是没有别的选择了。”

“嗯……”林主任陷入了思考。

如果他答应了这件事情的话,这些压力就会全都集中在他的肩膀上。

身为科室主任,他深知,科室出现了各种事情,他才是负责主要责任的。

毕竟林主任和某些人不一样,他可做不出来那种为了甩锅把自己手下的大夫扔出去顶包这种事情。

不过林主任并没有犹豫太久,短暂的沉默之后,林主任就果断开口说道

“行。”

“小郑你弄吧。”

林主任的话很简单,但是却包含了他对于郑毅的信任与期望。

“谢谢主任。”郑毅的回答同样很简单,但是却更加有力。

他自然深知林主任答应这件事情,会顶了多大的压力。

自己一定不能让主任失望。

然后郑毅又给杨帆打了一个电话。

什么?郑总又需要主动脉支架了?

听到这样的话,杨帆的心里是又惊又喜。

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晚上的工夫,终于居然用了三个自己的主动脉支架。

要知道主动脉支架这种东西,它和心脏冠状动脉支架可是不一样。

冠状动脉的直径只见可能也就1到2毫米,长度也就最长也就是三四公分左右。

可主动脉支架的直径可是动辄就是几个厘米,而长度更是以公分为单位计算的。

这两类支架的大小不一样,他们的价格自然也同样是天差地别。

自己心心念念的主动脉支架,终于打出了一条出路了!

不过杨帆并没有兴奋太久。

刚开始的这股激动劲过去了之后,杨帆又开始犯起了愁。

刚刚给郑毅送来了这两个支架已经是相同型号的支架当中,环海市内最后的货源了。

如果这第3位患者需要的支架和前两位患者的型号一样的话,那么杨帆只能从附近的城市临时调货了。

但是最近的城市将支架调运过来也需要3到4个小时的时间。

这能来得及吗?

杨帆的心里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就在这个时候,他听见了电话里的郑毅说出来了几个数字。

和前两位患者的数字完全不一样。

杨帆的眼睛一亮。

不是一样大小的支架,这可太好了!

而且,这几个数字杨帆太有印象了。

刚刚在单位扫视存货情况的时候,他还记得这一个型号的支架是目前环海市内库存比较充足的。

“放心,郑总!马上就到!”挂断了电话,杨帆兴致冲冲地上了车,一脚油门踩下。

确认了支架这些东西都没有问题之后,郑毅又和林主任沟通了一下之后,郑毅继续去介入导管室做着准备。

而林主任这边则是和患者及家属进行签字谈话。

至于为什么这一次的谈话和钳子,依然是让林主任去,原因很简单。

因为林主任的身份。

如果让郑毅这种年轻的医生去和患者家属交代手术的事情,难免患者家属会感觉到一些不相信。

毕竟郑毅太年轻了。但是林主任可不一样。

林主任是一科之主,更是一名资深的主任医师。

身为胸痛中心堂堂的大主任,他在和患者交流病情,患者家属的信任程度自然会多出来得几分。

毕竟郑毅还记得,自己和林主任答应院里的指标。

只有做够了数量,这种手术才会在医院里常规开展。

来到了介入导管室当中,刚刚收拾好东西的护士又再次全副武装起来。

原本他们见到手术结束,正准备撤退,结果就听到了又有一台介入主动脉夹层手术。

所有她们加班完毕,都没有着急回家。

要不然,万一最后确定了这位患者做手术的话,夜班护士和麻醉师现在还是手术台上完全下不来,那到时候做手术的依旧是她们这些人。

哪怕他们都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也被叫过来。

那种感觉,更加的痛苦。

至于麻醉师。

虽然这台手术不需要他进行麻醉。

可是,她也有着自己的责任感。

飞快地收拾好了东西,介入导管室的大门突然响起了门铃声。

原来是杨帆把指甲给送到了。

进入导管室的门口。

大家七手八脚地把支架核对、开封。

没过多久,郑毅的口袋里就是微微一震。

拿出手机一看,正是林主任发过来的一条消息。

【已经谈妥,签字已完成,预计三分钟之后送入到介入导管室。】

郑毅轻轻地捏了捏自己的拳头,又看了一下周围的众人

“各位辛苦了。”

“一会儿,还需要拜托你们了。”

郑毅如此的客气,让其他人也有些不好意思。

器械护士飞快准备了手术工具,郑毅看了一眼旁边的巡回护士,轻轻地开了口

“麻烦帮忙准备两支利多卡因。”

“一个50毫升注射器,还有一个5毫升注射器。”

两支利多卡因被郑毅用生理盐水稀释到了50毫升之后。

郑毅抬手将50毫升注射器的针头给撇到了一边。

转而取下了5毫升注射器的针头,安在了50毫升注射器上。

原因很简单,因为5毫升的注射器,针头更细。

比较细的针头进行麻醉的时候,患者痛苦也会小一些

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一切准备完毕,介入导管室的大门再次打开,护士们推着老爷子来到了导管室内。

把老爷子抬到了床上摆好了位置,郑毅轻轻点头。

手术开始。

。v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