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九章(1/1)

天刚亮,林婉儿就醒了。

她抓了一把米扔进瓷罐里,生火,在破庙的最后一次做饭。

瓷罐里的米咕咚咕咚,泛着米香,破庙里也泛着暖意。

几个孩子还没醒,林婉儿出神的煮沸的米粥。

按照她之前想的,到春天的时候下山,那时候一定是先租好了房,找好了营生,然后到山下去过安稳日子的。

然而现在,危险来的突然,也怪她之前没料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倒是让她措手不及。

但事已至此,除了下山也无其他办法。

这次几乎把竹林里的笋挖了干净,怎么拿下去是个问题,怎么卖出去也是个问题。

顺祥楼收她的笋也是图个新鲜,这么多笋刘掌柜再怎么帮她也不可能都买回去。

还有租房的事,也不知道顾婶那边打听的怎么样……

大娃闻着香味迷迷糊糊的醒了。

走到林婉儿身边坐下,缓了缓清醒了些。

看着墙角收拾好的米面,大娃这才有一种要搬家的感觉,他心里有些闷闷的,也不高兴,就是…

小孩子的心思都写在脸上了,林婉儿看了一眼便知道大娃在想什么。

她伸手,轻轻的揽过大娃,小声问他“怎么了,是不是舍不得离开?”

大娃从被他爹扔下后就一直住在破庙里,算算到今天也快一年了。他对破庙也有感情,虽然这里很破,但也为他遮风挡雨无数个日夜。

还让他遇到了新的家人……

大娃闷声道“没有……”

林婉儿轻拍大娃的肩膀,安慰道“日子好坏都要向前看,我们一家要开启新生活了。”

等到二娃醒了,吃过饭。

林婉儿抱着小妹,带着三个孩子离开了破庙。

临走之前,她回头认真的看了一遍破庙。

他们要开启新生活了。

再见了,小破庙。

到了竹林,昨天挖出来的笋一个不差的摆在那里。

林婉儿背起背筐,前面抱着小妹。

背筐装的比以往沉的多,刚一背上使她踉跄两步才稳住。

林婉儿深呼吸,憋着气使劲。

趁着还没沉到背不动,她招呼着大娃二娃拉着地上那一包。

地上的一包放在木板上,只需要拉绳子往前走就好,虽然也沉,但大娃二娃两个孩子平日里也经常干活,到也拉得动。

下山的路因为这些冬笋变得缓慢,但林婉儿心情却是雀跃的。

要知道他们拉着的可不是笋,而是钱啊,开启新生活的钥匙啊!

等到了山下,林婉儿的后背已经浸出汗水。

几人停下歇了歇脚。

许是对新生活的向往,两个孩子虽然疲惫,但眼睛却睁得大大的,眼睛亮闪闪的。

就连平日里没事便睡觉的小妹,也睁大眼睛咧着嘴乐。

休息了一刻钟,林婉儿再次背起背筐,背筐压得她肩膀一沉,但她努力背稳。

等快到城门口,两日没来,城门和那日的情景一样,难民都在城门的旁边排起队来。

大娃对林婉儿说“姐姐,现在难民都不许进城,我和二娃看着有些像难民,城门我们进不去的。等下我俩给你送到门口,然后我们从那边钻过来,等你进来了我们在门里接你。”

林婉儿也知道难民查的严,对大娃点头“好,那你们注意安全。”

大娃和二娃拖着木板陪着林婉儿排队,等快到她的时候两人把木板的绳子递给林婉儿。

正准备离开,就被前面检查的官兵叫住。

林婉儿一看,今日检查的还是那个常见的官兵。

官兵看着林婉儿后面背着背筐,前面抱着孩子,手里还拖着木板。

他问道“怎么,这是要逃难去不成?”

听他说话的语气,林婉儿觉得有商量的余地,就招呼大娃二娃过来,

“这是我三个弟弟妹妹,我们一家打算搬到城里来了。”林婉儿对官兵解释道。

官兵看到大娃二娃就明白怎么回事了,收回眼神当作没看到,“也是,还是搬到城里安全些。”

两人说话间,一旁有难民路过,手里捧着碗。

林婉儿被吸引的看了两眼,官兵见她看过去,就同她解释了两句。

“咱们县新来的柳大人看难民冬天难过,就开了粮仓在城外施粥,柳大人仁义。”说着对天拱手。

林婉儿看到官兵的手势一愣,这怎么对天拱手?不是说是县令吗……

左不过两句话的时间,林婉儿也不去多问,只在心里疑惑,前些日子还听人说这新县令不许难民进城,这两日又开始施粥搞慈善,也不知道是哪班,也不知道搞哪班。

说完话,官兵对他们摆摆手,没深究两个小乞丐,就让他们进去了。

好在难民们注意力都在施粥上,也没人注意到他们,终是太平的进了城。

进了城,林婉儿直奔顺祥楼去。

还没到顺祥楼,站在门口的刘掌柜就眼尖的看见了她。

等到了门口,刘掌柜看着她拖家带口的诧异问道“这是怎么了,这孩子又是哪个?”话问出口,刘掌柜一拍脑门反应过来“这就是你家那几个弟妹吧。”

林婉儿放下背筐,喘匀了气,笑着回道“是我三个弟妹,我们今日就搬到城里了。”

刘掌柜说“昨日见你没来我还担心着,大雪天都没阻挡得了你,怎么昨日没来?”

“山上也不太平,昨日便没下山,收拾了一下东西,这不今日就进城了。”林婉儿也没说在山上遇到的事,只浅浅一提。

刘掌柜却明白,这些日子外面的难民只多不少,山上也清净不了。明白林婉儿带着三个孩子在上山生活不容易,见她进城,刘掌柜也为她高兴。

刘掌柜开玩笑道“你下了山,我可没地方收新鲜的冬笋了。”

林婉儿的背筐里装的是昨天晚上挖的笋,比起其他的要新鲜些。

“这些日子也多受您照顾。”

刘掌柜看到她筐里,木板上都是笋惊讶了一下“这么多?”

“这筐里是给您留的,知道您要新鲜的。剩下的我去集市摆摊卖出去。”

刘掌柜确实只要新鲜的笋,食客们也就冬日吃个新鲜,笋老了就没那个鲜味了。

他沉吟了一下,说“这样吧,今天的笋你给我留下一半。”

林婉儿连忙说道“太多了,您用不了明天就不新鲜了。”

“用不了的明日就做成咸菜,你不要跟着操心了。”

刘掌柜说完就招呼小二出来清点笋,他和林婉儿闲聊“等早餐铺子开起来了,我带着我女儿去给你捧场。”

“那就先多谢您了。”

刘掌柜买下他们快一半的笋,剩下的林婉儿准备拿到集市上去卖。

她把剩下的笋装进筐里,把筐放在木板上拉着走,这样省力了不少。

刘掌柜看着这几人往集市走,刚才他就觉得林婉儿带着的那个男孩他看着面熟,好像在哪见过。

都等人走了他才想起来,那不就是总在街上乱跑的乞儿吗。

他拍拍衣袖,微微点头。

林婉儿带着三个孩子到了集市,好的位置已经被占上,她找了半天才找到一个角落。

把笋拿出来摆好,她对大娃说“等下姐姐要去问问租房的事,得辛苦你们在这里看摊了,可以吗?”

“没问题!”两个孩子异口同声的答道。

她告诉大娃,一个笋四文钱,然后给他们买了两个肉包子。

自己则抱着小妹到顾婶那里去。

已经到下午了,顾婶那里人却不减少,还有人来领活。

围着顾婶的人多,林婉儿就在后面等。等人都走的差不多了,顾婆子抬头便看到了她。

顾婆子放下手里的东西,朝她走过来。

“你让我问的房子我问到了,昨日变想告诉你,谁成想你没来。”

听到房子有着落了,林婉儿松了一口气,感谢道“谢谢顾婶,太麻烦您了。”

顾婆子摆摆手“等下我这里人都走了,我带你去看看房子,中意的话也得明天能住上。”

“成,那就麻烦顾婶了。”

林婉儿带着小妹留在顾婆子这里,一直到木牌都被人领走,顾婆子交代了屋里其他人,就带着林婉儿出门了。

走在路上,顾婆子给林婉儿介绍道“这个房子的主人六月份上京,我也知道你的情况,就和他商量了,先月租,等他要上京时看你能不能年租,不能的话就再去找别的房子。”

听到顾婆子的话,林婉儿觉得喜从天降,自己资金的问题竟然就这样解决了。

“按理说租梅巷的房子要便宜些,一年也就二两银子不到,但梅巷什么样子你也清楚。这个房子在竹巷,地方好价格自然也贵些。房主说年租便宜些要四两半银,若是月租要收的贵些,要四百文。”

林婉儿这些日子也了解了城里的布局,不知道是哪位文人在此落脚,给每条巷子取名梅兰竹菊,文雅极了。

也不愧这个名字,寒山县的书生学子比起其他县也要多上一些,县里还有个书院,多少人慕名而来。

说起梅巷,巷子的名字文雅,但巷子却和名字不同,梅巷是寒山县的贫民巷,多的是一些,没些手艺靠力气赚钱的庄稼人和一些无赖混混。这里环境差是一方面,更差的是治安。本着庄稼人不该在城里讨生活,应是在地里耕种。林婉儿也了解了一些皮毛,左不过与北边打起来了有关,现在外面种田的人少了,地一片片的撂荒。

兰巷是商人巷,自己准备包下的早餐铺子就在兰巷的街口,竹巷是些家里富裕的,或是秀才书生在此住,之前说的远山书院也在此处,许多前来求学的学子也会在此处租房落脚,算是古代学区房,优点就是治安好,说是一些官府的捕快也会住在此处。

至于菊巷,那是官家巷,寒山县的县令县丞,豪绅员外都住在这里。

竹巷虽说贵些,但林婉儿也舍得花这个钱,毕竟他们四个人求得就是安全。

走了一会儿,进了巷子,路过书院没几家就到了。

顾婆子拿钥匙打开门。

进了院,三间房,一个厨房和仓库,院子不大但也够用。

林婉儿在房子里转了转,到厨房看看,里面有做饭的家伙什都有,就是缺些碗筷。

仓库也很大,冬日放些柴火或是存些菜都放得下。

三间房都是卧房,顾婆子解释道“到了科考的时候,这些房间都是单独租出去的,所以房主也就都改成卧房了。”

林婉儿再一次感叹古人的智慧,毕竟在她的认知里这种合租是现代的租房模式,没想到古代就有这种租房模式了。

看过房子后,林婉儿很满意。

不仅对房子满意,对房租也满意。

顾婆子对她说“你这边没问题的话,我就去约房主了,租一个月的房子不需要到官府签租契,我给你们做担保就可以。”

“没问题,那就麻烦顾婶约一下房主吧。”

“成,那明天上午你来我这就行。”

谈好租房的事,已经到晚饭时间了。

林婉儿记挂着看摊的两个娃,买了两个包子赶回集市。

大娃把赚的一把铜钱交给林婉儿,林婉儿数了数,今天下午剩下的笋也卖了大半,估计明天再一上午也就卖完了。

眼瞅着天色渐晚,也没什么人来买菜了,林婉儿就把没卖完的笋都收了起来。

房子还没租下来,也不能带着几个孩子露宿街头,林婉儿沿街找了家客栈,要了一间房几个人挤着住了一晚。

到第二天,林婉儿背着剩下的笋到集市去卖,上午过去一半,林婉儿又留下两个孩子看摊,自己抱着小妹去顾婆子那里。

等到了顾婆子那里,房主已经等在那里了。

等顾婆子忙完,来给两人做个见证。

房主对林婉儿说道“顾婶已经把你的情况告诉我了,来年六月中旬我就要上京,这段时间你可以一个月一个月租,但是等到五月份如果有人要整年租那我就不能租给你了,还请你理解。”

“自然理解,您能把房子月租给我已经很感谢您了。”林婉儿对房主道谢。

房主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见林婉儿抱着孩子,没多说什么应了下来。

林婉儿早早准备好四百文,当着顾婆子的面,林婉儿付了钱。

房主说“今儿已经腊月十九了,正月三十把下个月房租给我就行,直接给顾婶就行。”

房主免了她十天的房租,林婉儿很是感激。

房主倒是不太在乎,收完钱就离开了。

房主走后,顾婆子和林婉儿说“别看她这人不爱言语,人是不错的,家里在京城有铺子,不差钱的。”

付完房租,从顾婆子那里拿到钥匙。

林婉儿摸着自己的荷包,付完房租后,将将还有二两银。

林婉儿想了想,直接向兰巷走去,她到早餐铺子时,老两口正在收摊。

这还没到晌午,林婉儿见状问道“阿叔,这才晌午怎么就收摊了?”

老头看到林婉儿,叹了口气“我们年纪大了,开完早铺也就累了,早早就收摊了。”

看到林婉儿来老两口便知道她的来意,两人也是真的老了,干不动了。也想着快点把铺子兑出去好去儿子那。

三个人一同来到官府,老头拿出那个铺子的地契,到官府后,检查过地契,签字交钱,盖上章之后,这个铺子就正式归林婉儿所有了!

。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