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之路】第二十六章 时代的弃儿(1/1)

陈铁在一旁接着说道“林总还说你们回去可以告诉司朗,只要愿意来科能公司,到时候,我依然会按照dn的标准,一分不少的补发给你们。

但我无法给你们时间上的保证和承诺,现在的情况谁也说不清楚。”

姚建东接着说道“头,这年头的情况与我们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不仅仅是i企业,那些互联网金融企业,还有做投资的企业,甚至互联网企业都很惨,即使想咱们想转行也不好转。

大多数企业已经习惯了金融杠杆,现在很多企业资金链断裂,根本就转不动。

发出去的简历和邮件,这么长时间得不到回音,感觉猎头公司缺的不是应聘者,而是招聘方。”

在一旁的王延接着说道“我和马国昨天成先后去了海腾和云鹏,情况和科能也差不多。

邱总和廖总对我们都挺客气的,挺友好的。

都说欢迎dn的销售,但又不好意思让我们跟着白忙乎、耽误了大家找工作。都说可以保持联系,只要情况有好转,就通知我们。

海腾的邱总还说,如果有具体项目的时候,可以请dn的销售一起合作,项目拿下来后,大家谈一个分成比例。

但即使项目拿下来了,后续资金怎么解决还是一个问题,已经欠着上游厂商和供应商的款,上游怎么可能再放账给你……”

陈铁在一旁接着说道“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与传统i时代的打法完全不同。

传统i行业靠项目赢利。主要是参加招投标,接项目,完成项目,项目回款为主。

在这种盈利模式下,传统的i公司属于供应商,得依赖客户,看客户脸色办事,想要拿下一个项目,关键是客户关系。

所以在传统行业中,最重要的岗位是销售,然后才是技术,销售可以决定项目的成败。

但互联网时代就不同了。

互联网行业靠的是互联网带来的流量,减少供应链环节,节约仓储、物流成本,改进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来降低商品的损耗进行赢利。

在这样的模式下,互联网行业的电商公司属于渠道商,在行业链中有主动权,供应商基本上都得看电商公司的脸色,否则不进你的货,你就卖不出去。

因此在电商公司里,技术可以说能占到主导地位,现在互联网行业技术人员的整体待遇比传统行业要高30-40。

看看失业后再就业的情况就知道,为什么以往在传统i行业从事技术工作的那些人,现在比我们这些曾经做销售的好找工作。

传统行业经过将近二十来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饱和期,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无论是人力成本还是开发成本都已经很高。

而且项目的利润越来越低,传统行业的公司不得不压缩人力成本。所以我们如果还按照以往的思维方式去求职,估计在岗位和薪资上都很难与期望值匹配。”

马国成说道“陈铁说到了问题的实质,而且如今行业项目采购行为也发生了变化。

大多政府采购,都通过互联网电商的政采平台统一集采,价格是透明的,减少了销售人员与客户面对面的商务谈判环节,减少了客户关系管理。

所以,很多i公司或者厂商,只要能与政采集采入围的电商平台合作,对销售人员本身的要求不是那么高了。

换句话说,只要有3-5年实际工作经验的销售经理级人员就足够了,而且这种级别人员的成本会降低很多。”

听了大家的一番话,司朗沉思片刻,说道“以上大家谈到的都是我们熟悉的企业,熟悉的最大好处是知根知底,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应聘者局部美化,不用像普通应聘那样面对重重关卡,可以跟用人企业的直接负责人对接,面对面交流。

但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中年人而言,会凭空多出很多关卡。”

司朗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道“每当约谈的时候,双方常常聊得热火朝天、心潮澎湃,但一落实到实际,要不要去的时候,或者要不要录用时,就会面临各种纠结。

应聘者的纠结在于薪酬、平台位置、职业生涯的连贯性、未来发展方向。

而对方纠结的在于年龄、付出与产出比、是否能干得长久。

聊到最后的结果基本都是相似的结局要不咱们双方先加个微信吧,然后看看有没有可能从具体项目的合作开始。

如果项目能做下来,就按照收益的百分之多少的比例分成。你看怎么样?

这就好比“改天请你吃饭”一样,基本属于遥遥无期打哈哈的事情。”

司朗继续说道“姚建东、陈铁、马国成说的没错,形势确实比我们先前预料的更加严峻,不仅是职业定位问题,还有对岗位选择的期望值的问题,所以,必须考虑实际情况,不仅要放下身段,还得考虑行业对销售人员需求的变化。”

刘飞接着说道“我跟两个曾经关系走得特别近的中关村经销商圈内朋友讲了自己的处境,让他们帮着看看中关村的公司有没有适合的工作,经理级别的也可以,薪资要求不高,月薪不低于两万就行。

两位朋友听后呵呵一笑,没说什么。

都挺热心的,介绍了好几个公司,倒是都见面了,但见了一次面就再也没有下落了。”

马国成又说道“现在企业都不好过,不仅仅是民企,不仅仅是上市公司,很多外企也都在大裁员。

我联系了几家外企朋友,绝大部分外企,目前在华夏只设立销售和技术服务部门,其它机构全部精简,所有职能部门包括人力资源部门都移到亚太总部集中管理。”

姚建东苦笑着说道“到了三十几岁这个年龄段,只要在大公司经历几年的,要不就是很厉害,要不就是混的不怎么样。

而这两种人目前都不太受用人企业待见。

太差劲的角色,几乎等同于养了个废物闲人。在很多一人多用的小企业,老板是不会白养一个人的。

太牛的角色,很多企业担心控制不了,或者成本太高用不起。

我对他们说了,实在不行可以降低薪资待遇。但对方问我降低了薪资待遇,你能安心工作吗?如果遇到高工资的机会,你会不会跳槽?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听完姚建东的一番话,司朗说道“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在咱们七个人里面,谁没有房贷、车贷?刘飞、陈铁、马国成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每个人算一笔账,每个月要是低于一万五,能安心工作吗?”

那天七个人的聚会,一直聊到下午快五点,到后来也没商量出个结果。

有些实际情况司朗还不如其他人更了解,所以也给不出个好的建议和办法,说不出个所以然。

只是通过讨论和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目前形势严峻的认识。

不可否认,诸多企业为了保证拥有良好的资金表现,减少负债率,开始“开源节流”调整企业架构,于是有大批企业从业人员失业。

而减薪、减编制是每一个企业人才架构调整的最直接体现。

这种就业环境,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能得到好转。

要在这种就业环境下,进入一个好的品牌企业,坐上一个与自身资历匹配的职位,获取心目中想要拿到的年薪待遇,是十分困难的。

七个人的第一次聚会就这样不了了之,不欢而散。

大家分手时说好了,从明天开始分头行动,目标中关村!凡是之前认识的中小i民企都扫一遍。

。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