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升堂(1/1)

啪!

“肃静!”

伴随着一声惊堂木炸响的声音,田光环视四周,随后开口说道:“升堂!”

“威武~~~”

两侧手持水火棍的衙役口中大喊威武,顿时让大堂外嘈杂的百姓安静了许多。

“曲忠,你可知罪?”

田光威严的声音在大堂内响起,目光直视曲忠,说的话似是不容质疑。

“曲某不知何罪之有,我说了,庆州官场上上下下,绝没有一个人贪污过赈灾粮草!”

曲忠站的笔直,似是用尽了仅剩的力气挺直腰杆,使得他说话的时候,显得有气无力。

“曲大人说的没错,我们相信曲大人!”

“我不知道究竟是谁贪污了赈灾粮,但这个人绝对不是曲大人!”

“钦差大人,您一定要调查清楚,曲大人可是好官!”

听到田光这话,大堂外的百姓可就不干了,一个个呼喊起来,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这一刻,他们为了维护曲忠,甚至忘了饥饿,忘了自己上一次进食,还是在昨天午时

“肃静!”

见状,田光眉头一皱,当即拍响了惊堂木。

大堂外的百姓,重新归于安静。

“曲忠,贪污赈灾粮的事暂且不谈,私自将施粥改为一天一次以及往粥里面掺杂沙子和麸糠,此事是你做的吧?”

接着,田光再次看向曲忠,开口已是转变了话题。

“曲某做过的事情自然是认,只不过这是因为粮食不够的原因,我不这么做的话,粮食根本坚持不住!”

闻言,曲忠没有犹豫,当即承认下来。

他还是老样子,对于自己做过的事情,承认的还是非常痛快的。

哪怕这个事情是违背了大夏的律法。

他坦荡,他无愧于心。

他这么做,都是为了能让庆州的百姓活下去。

如果说朝廷要因此杀他的头,那他也认了。

只要庆州的百姓能活下去

“曲忠,你可知按照大夏律法,你该当何罪?”看到曲忠坦荡的样子,田光眉头微微一皱。

“知道人头落地。”曲忠回答的淡定。

按照大夏律法规定,灾年施粥若筷子浮于粥上,当地官员人头落地!

更何况是曲忠私自更改施粥的频率以及往里面掺杂沙子和麸糠。

“你知道就好!”见状,田光皱眉喝道。

两人这一番对话,大堂外的百姓们可是听的清清楚楚的。

在他们看来,田光这是要斩曲大人的脑袋!

这怎么行!

“田大人,万万不可杀曲知州,他是好官,是好官啊!”

“哪怕是施粥一天只有一次,哪怕是其中掺了沙子和麸糠,我们都没有半点意见!”

“别杀曲大人,求求你别杀曲大人!”

大堂外的百姓越说越激动,说到最后竟有人开始冲撞维护秩序的衙役。

然。

这些瘦弱的百姓,已经几个月的时间都没有吃饱过饭了

怎么有力气冲撞衙役。

衙役甚至什么都没有做,只是拿着水火棍稳稳站在那里,就已经将冲撞而来的百姓弹的倒在地上。

“肃静!肃静!”

眼见如此,田光拍响惊堂木接连喊了几次肃静,却都无济于事。

百姓不懂公堂的规矩,他们只知道他们要救曲大人。

哪怕自己已经虚弱无比,哪怕这会触怒钦差大人。

眼看百姓如此,田光眉头紧皱无奈的接连摇头。

秩序一旦维持不住的话,下一步他就要扔下火签让衙役抓几个闹事的百姓打板子了。

以此来震慑全场。

但是。

看百姓们这个虚弱的样子,这板子如果一旦打下去,人也就基本上完了

就在这万分紧张之时,大堂之外却是突然响起一道声音。

“田大人且慢,我有新的发现!”

声音来自孙七天。

在这关键的时候,他终于赶到!

听到孙七天的声音,也不知道是为何,田光顿感安心许多,仿佛只要有孙七天在场,这场混乱就能被压制下去。

果然,几乎快要失去理性的百姓听到孙七天的声音,都自觉的让开了道路。

他们听的出来,孙七天这是来提供新的证据的。

说不定能救曲大人!

接下来,在百姓们期待的目光当中,孙七天押着断手的大嗓门官兵步入大堂之中。

眼见如此,田光急问道:“孙七天,你有何新的发现?”

闻言,孙七天也不说话,只是将五花大绑的大嗓门官兵踢得跪倒在地,这才转而开口道:“田大人,赈灾粮的案子我已经破了,此人就是真凶!”

“当真!?”闻言,田光大喜,但下一刻他便注意到了此人的穿着。

官兵的制式轻甲。

而且,这人看上去有些眼熟,自己似乎是在哪里见过。

顿然间,田光便对这人的身份起了疑惑。

与此同时,大堂外的百姓也注意到了这人的穿着。

“这人不是官兵吗,看着有点眼熟呢。”

“我想起来了,这不就是每次押运粮草的官兵吗?之前见过他几次!”

很快,百姓中就有人认出了大嗓门官兵。

没办法,百姓对他的印象太深了。

每次朝廷的赈灾粮送到的时候,都是庆州城百姓最激动兴奋的时候。

“大人,此人乃是负责押运赈灾粮的官兵,同时也是山海盟的人,他每次在押运赈灾粮的时候,都会藏起来一半,然后再修改出库文书,从而掩人耳目。”

“原来是他!”

听到孙七天这话,田光恍然大悟!

他也想起来了,自己究竟是在什么时候见过此人。

就是在下发赈灾粮的时候,每次田光都会嘱托押运赈灾粮的官兵,路上一定要万分小心

你就是这么给本官小心的!?

“这世上竟还有如此可恶的人!连赈灾粮也要贪!”

“又是山海盟的人,我怎么觉得山海盟里面就没有好人呢!”

“这种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听闻此言,大堂外百姓群情激愤,恨不得冲上去手撕了此人。

他们都是灾民,都是在旱灾和饥荒之中苟延残喘之人

但,他们虽然活下来了,但他们或多或少有亲人和朋友都死在了这场旱灾中。

就是因为缺少粮食!

而此人,正是贪污粮食的真凶!

百姓们此时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