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1/1)

经过上次的事后,李如柳现在做什么事都谨慎得多。在经过再三考虑后,她决定把全村的人召集起来商量商量燕子坡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大家七嘴八舌地在讨论:“不知道李支书有什么重要的事要把全村人都召集起来。”

“是啊。”

“别说了,等下不就知道了。”

“好了,大家安静。”李如柳站在一个高地方对大家喊话,“今天把大家叫过来主要是想和大家商量一下我们村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据可靠消息,政府要发大力气对我们这里的旅游资源做开发。。。”

“嘻,真的吗?”

“有可能吗?”

。。。。。。

李如柳的话一出,下面就像砸开了锅。

“好,好,大家安静,先听我说,燕达已经不存在了,对于这一点我要和大家说声对不起,我没有为大家管好这个家,也给大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但我们银行帐户里加上外面一些刚刚收回来的货款总共还有128万,在这个钱里面,按当时和谢东阳的合同,我们村占40,,那就是51.2万,按户头分每户是4800元,而属于谢东阳的部分我决定捐给把他养大的孤儿院。。。”

“人都死了,他家里又没有亲人,我看他那份我们大伙也分了算了。”有人大声说。

那人刚一落音,就有好多人附和起来,一时对,好声不断。

李如柳看看大家,神情十分的严肃:“乡亲们,谁都有父母,谢东阳虽然是孤儿,但是孤儿院给了他家一样的温暖,我想,在他的心目中,那里就是他的家,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他的亲人,所以我们怎么忍心连这一点温情都不给他呢。。。”李如柳环视了一下大家,见大家都沉默了,“所以关于这点,我已经决定,不再做讨论,另外我打算再把工厂办起来,如果大火愿意把这钱入股也可以,不愿意的现在就可以签字领钱。”

“如柳,我相信你,这钱反正也是燕达帮着挣回来的,我家那份就放你那存着吧,希望它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村里一老人打先说,见有人表态,大家也争先恐后地说起来,“对,我的也算入股。”。。。不过也有很多的人选择拿现钱,李如柳知道,这些人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怕到手的钱又飞了,但也不能怪他们,确实是自己没有做好。当不愿意入股的人把钱领完以后,还剩下30来万。

“还有吗?没有的话我就当大家是愿意入股咯,那好,等工厂重新建起来后,我再来谢谢大家。”

在新工厂的筹建期间,由于村里有人不愿意再把竹子按股份算红利,李如柳为了这个计划不搁浅,只好从银行贷了一笔款子,但那些把钱当股份存这里的村人们知道后,怕工厂亏本要自己分摊债务都纷纷说不入股了,在李如柳的再三恳求下,大家才总算愿意不把钱抽出去而算是借给她私人,至于那笔贷款也划到了她私人头上,这样一来,等于整个工厂成了李如柳私人的。对于这种结果李如柳是始料未及的,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算是下刀山下油锅她也要去闯了。

由于种种原因,李如柳把取名为凡宇的新工厂厂址定在了离燕子坡村有一段距离的马路旁,现在这工厂成了李如柳私人的,所以村里的人有的嫉妒,有的则等着看她笑话,除了段为平几个人外,其他的人都不愿意帮她,此时,要不是沈天鹏在精神上给了她很大的支持,她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有勇气往前走。

以前筹建燕达时,由于有谢东阳在,都不用李如柳跑前跑后的,但现在却全部要她一手去办。这天她来到了镇政府企业办,这里的工作人员都认识她,不仅因为她是洪口镇的第一个女村支书,更因为她曾当过那个被一把火烧得精光的燕达的厂长。

“段主任,你看我这事。。。”李如柳坐在企业办段新易的办公室里。

“本来像你们这样的,镇政府是很扶持的,可是。。。”

“我知道,燕达的火灾给你们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你们带来不小的压力,但这次我一定吸取上次的教训按消防要求做好,还望领导们多多支持。”李如柳认真地检讨自己。

“那好吧,带动一方经济,其实这也是好事,这事就交给我好了。”段新易对李如柳这个人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所以他才答应帮她。

“段主任,这是申报资料。”

“好,我会认真看的,你过两天再来拿批复。”

“好,谢谢你。”

等待的时间总能让人失去耐性,就像李如柳,在等待审批的这几天里,她好象过了几个世纪那么久,在心灵无所依时,总想找一个可以诉说的对象,所以她拨通了沈天鹏的电话:“天鹏,忙吗?”

“有点,”正在查资料的沈天鹏接到李如柳的电话他比较意外,因为她是很少主动给他打电话的,“你有事呀。”

“只是觉得闷得慌,所以。。。”

“那你等一下,我马上就忙完了,等会我再给你打过去,或者我们见一面也行啊,尽管我们现在就住对面,但却好象牛郎织女,要好久好久才能见上一面。”

“呵呵。”

“你别只笑,可以吗?”

“行啊,在哪里?”

“你决定吧。”

“那我在东阳的坟头等你。”

“好吧。”沈天鹏虽然有点郁闷,甜蜜的约会地点竟然在墓地,但他了解李如柳,更能懂她的心。

“天鹏,你怎么还先到啊?”当李如柳爬上谢东阳墓地所在的山峰时,沈天鹏已经先到了。

“我一挂断电话就过来了,凡宇的审批手续下来了吗?”

“没有,还要等两天。”

“哦。”

“东阳,我来看你了。”李如柳在坟头蹲下,用手去扯上面的杂草,“你知道吗,我把燕达剩下的钱都分了,而属于你的那些钱我已经捐给了把你养大的孤儿院,本来我想继续你未完成的事业,但天不夙人愿啦,现在就剩下我自己孤军做战了。”

“不对,如柳,你还有我。”沈天鹏也来到坟头蹲下,轻拥着李如柳的肩膀。

“对,还有天鹏,其实也不是只有他,还有我的家人和那些支持我的人,当然,这里面更会有你,我想,如果你还在的话,肯定会支持我的,对吗?唉,如果你还在的话,燕达肯定不会变成这样。”

“如柳,别这样,你看你又伤心了。”

“是啊,我一想起燕达心里就有太多的苦楚。”李如柳并没有因为沈天鹏的话而走出悲伤的情绪,“东阳,我告诉你,高臻说要把我们这里搞成一个旅游区,我真不敢相信,如果真到了那一天,这里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她陷入深深的思索中以至于沈天鹏说什么她都没听清:“对不起,天鹏,刚才你说什么?”

“哦,没什么,我只是想要你知道,不管这一切结果如何,我都会在身边支持你的。”

“天鹏,谢谢你。”李如柳把头轻轻地靠在沈天鹏的肩上,她想,就算这一刻不是永恒,自己仍会深深地把它刻在心底,也会把这有点渺茫的幸福当个成一种动力。

审批手续总算下来了,直到有了这一纸文书,李如柳才敢放手去做。

从修建厂房到装上机器,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等一切准备就绪后,已是第二年的春天。而在凡宇筹建的同时,丽溪县政府也投入了一大笔资金修建从丽溪到燕子坡的公路。

在总结了燕达的经验后,李如柳首先和全村的村民签定了竹子的供应合同,并从外面高薪聘请了几个大学生在厂里担任业务和管理,而生产和质量她仍然交给了段为平,她把权利最大限度地交给了各个部门的负责人。

等一切准备妥当后,凡宇终于在一部分人的猜忌,一部分人的祝福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如柳,哈哈,不对不对,李厂长,恭喜恭喜啊。”仍是由段为华副镇长带队的镇领导们走了过来。

“段副镇长,还有各位领导,真是太感谢了。”

“如柳,你还能把这工厂建起来真是太好了,不管是以前的燕达,还是现在的凡宇我都给予很高的期望啊,我呀,还是那句老话,但愿你能把这方圆的几个村子都带活咯,你也看到了,政府正发大力气开发我们这里的旅游资源,要好好把握机会,知道吗?”

“我一定不辜负领导对我们凡宇的期望。”

“好,好。。。”

“如柳,恭喜你。”高臻是特意过来祝贺李如柳的。

“各为领导失陪一下。”

“高臻,你这么大老远的赶来,真是太感谢啦。”李如柳走向迎面而来的高臻。

“哈哈,那是一定要来的,再说,我们以后就成邻居了,哪有邻居开业不来道贺的道理。”

“邻居,什么意思?”

“我决定把‘燕归来旅游生态园’筹建指挥部设在凡宇隔壁,而且到时我会亲自担任总指挥,你看我们不就是邻居了吗?对于这一点,你应该不会有什么意见吧,呵呵。”

“真的呀。”

“当然。”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