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豆子岗(1/1)

十月初二戌时初,厌次城外东南方向四十里处。

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花荡内,大片大片的芦花随风飞舞,如同飘起了一场鹅毛大雪般壮丽。形状各异的低洼小湖泊随处可见,里面的水大都已经干涸,露出了大片淤泥,还有少量水的低洼池塘也已经有了结冰的迹象。芦花丛中,一队队衣衫各异、拿的武器也乱七八糟的青壮士卒,正沿着这块方圆一百多里的低洼地带边缘来回巡逻,不过从不停传出的喧闹声和笑骂声看来,他们明显没把巡逻当回事。

这片宽阔无比的芦苇荡低洼地,正是赫赫有名的豆子岗,也就是自称燕王的格谦老巢所在。

天色很快就昏暗下来,这些巡逻的士卒们聚拢起来,说说笑笑向着芦花荡的深处而去。

这些人离开不大一会儿,两三里开外的一片枯黄草丛中,三个人的脑袋冒了出来,其中一人赫然是罗成贴身侍卫之一的秦九。

秦九低声问道:“三天了,不会出了什么岔子吧?”

身侧一面目清秀的少年小声道:“九爷放心,混进去的那三个家伙就连老大都时常称赞他们机灵,再说还有内应相助,肯定不会出什么岔子!约好的是四天,想必今夜就该有消息了!”

秦九看着远处芦苇荡内若隐若现的人影,冷然握拳道:“那就再等一夜!若是今夜还没消息,唯有冒险抓两个活口了!”

前去芦花荡边缘巡逻的士卒加起来一共有七百多人,他们向芦花深处走了十几里路,前方出现了大量亮光。抬眼望去,只见三四里开外地势较高的地方,密密麻麻搭建着数万个简陋窝棚,这些窝棚分成一片一片的,相邻之间的空地上点着无数只火把,把周围照耀得一片通明,足足有千多人在照看着这些火把。窝棚中间的一块平地上,搭建着几座大木屋,外面挂着十几盏大红灯笼。

为首的一名魁梧灰衣汉子大声道:“好了,都各自回去歇息吧,记住别私自点灯火啊,若是被抓住,后果你们知道!”

巡逻的这些士卒轰然答应,三三两两向自己居住的窝棚走去。

灰衣汉子迈开步子,向那几座大木屋走去。

中间那座木屋的墙上挂着两盏油灯,里面显得很是简陋,除了几张凳椅案几和一只正在燃烧的火盆再无他物。

主位上坐着一个精悍瘦削的汉子,他披着一张虎皮大氅,头发用一顶金冠束着,目光极为锐利,鼻梁略微带着一丝鹰勾,狭长的脸颊棱角分明。此人正是豆子岗十万流寇的统帅、自称燕王的格谦。

格谦左侧坐着一个浓眉细眼、鼻头很大、嘴唇很薄的方脸瘦长汉子,正是格谦手下头号大将高开道。

格谦把双手凑到火盆上,搓了搓问道:“开道,本王刚才紧急找你来,乃是因为忽然想到了一件事。”

高开道一拱手,声音很是嘶哑阴冷,“请大王明示!”

“你说,罗艺老贼的出兵日期会否是个阴谋?明日大军就要秘密增援马棚口一带,若是搞错了日期,被罗艺老贼偷了空子如何是好?”

“大王,末将派了五十多名细作去涿郡城,他们传回的消息都很一致,那昏君下达了措辞严厉的诏令,以至于一向水火不容的太守府和大将军府都联手准备出兵事宜,而天节军近日来也开始调动。种种迹象表明,十月二十日这个日期即便有差错,也不会错的太多。大王若是不放心,不如留守此地,末将前去增援马棚口如何?”

“马棚口那边的盐场不容有失,再说你和驻守那里的刘正将军……还是本王亲自带兵前去增援吧,你守好此地就是。开道,我们义军的退路就交给你了!千万要谨慎!每日巡逻绝不可断,夜间还要增加巡逻次数,严防罗艺老贼分兵来袭,对了,防火之事也不可有半分懈怠,每日戌时务必熄灭火把……”格谦唠唠叨叨说了一大通,不放心豆子岗安危的意思十分明显。

“谨遵大王之命!大王放心,只要有末将在,豆子岗绝对不会有失!”高开道弯腰拱手答应,眼中闪过一丝微不可觉的喜色。

“开道啊,上谷郡的魏刀儿和王须拔虽然实力尚弱,也可以算作一股助力,本王走后,你倒是可以和他们联系下,让他们袭扰一下上谷郡周边。”

“末将谨记!大王放心,昏君向河间郡抽调四万骁果军,一来是为了防备我军趁机北上袭击河间、上谷等地,二来也是为了防止高士达大将军增援我军,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想让罗艺老贼的天节军全力对付我军!如此看来,罗艺分兵前来此地的可能并不大!”

“唉……只可惜杨义臣进驻河间郡,切断了高士达前来增援的路线,否则的话可保万无一失。”

“大王无需担忧,豆子岗都是低洼地,芦苇荡里又容易藏身,即便罗艺分兵来袭也绝对落不了好!”

格谦点点头神色稍缓,这时外面有人大声求见。

“大王,末将高蕴求见!”

“进!”

一个嘴角有痣的青袍男子走了进来,正是此前在涿郡城打探消息的那人。

“参见大王!”

“今日巡逻可有发现?”

“启禀大王,一切正常!”

格谦吁了口气,点头道:“开道,本王有些倦了,你兄弟二人退下吧。”

“末将告退!”

二人退下后,格谦推开一道侧门,快步走进了卧房。

“二弟,人安排好了吗?”回到自己房内,高开道压低声音询问高蕴。

高蕴眼中满是兴奋,轻声道:“大哥放心,这次定叫他有去无回!不久之后,大哥就是拥兵十万的燕王了!”

高开道点点头,有些不放心的问道:“你安排的是谁?”

“魏家兄弟四人!”

“是他们!那就没什么问题!若非格谦搞什么等身制(注1),某还会容他多活一阵子!若非为了荣华富贵,某等何必提着脑袋起兵反叛?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让你安排在马棚口守将刘正身边的人也适时出手相助!”

“小弟理会的!这是小弟整理出来的清洗名册,请兄长过目!”

高开道接过名单,兄弟二人嘀嘀咕咕小声商议起来。

戌时末,窝棚周围的火把像往常一样准时熄灭,豆子岗大片区域都陷入了黑暗之中。

东头边缘的一个窝棚里,两个少年凑到一起叽叽咕咕说了一阵,其中一人爬了出去,躲避开巡逻士卒的火把光,悄悄潜入到数十步开外的另一间窝棚内。片刻之后,这少年潜回来和同伴悄声聊了一阵,各自倒下歇息。

亥时末,豆子岗内一片静谧,巡逻的士卒也都困倦了,一边巡逻一边打着哈欠。

又是一队巡逻士卒过去之后,这间窝棚内出来一个身影,小心翼翼地躲开远处的火把光照,一头钻进了后方密集的芦花丛中。

草丛中的秦九冻得浑身僵硬,身旁穿着皮袍的两少年也不停地瑟瑟发抖,不过三人却都强打着精神,一动不动地盯着前方的芦苇荡。不知过了多久,前方忽然出现了一丝声响,三人精神一振,瞪大眼睛看了过去,同时侧耳仔细临听。

‘是巡逻的逆贼!’秦九三人听清楚声音后,都在心里失望的嘀咕一句。

果然,不一会儿时间,一队百余人的巡逻士卒就打着火把出现在芦苇荡边缘。他们随意地走了一圈,又再次打着火把,一边闲聊一边向来路回转。

“每天都没日没夜到处巡逻,连个鬼影子都看不见,真不知道大王到底在担心什么!”

“是啊,他娘的!这么冷的天,官军不可能前来送死吧?”

“很难说啊!万一官军忽然来袭,我们没防备岂不是糟糕?”

“你个傻货!大王明日就要率领五万大军增援马棚口,这表明天节军主力肯定会去那边。孙头儿,你说呢?”

被称为孙头儿的,正是早些时候带人过来巡逻的那灰衣人,他摇摇头肃然道:“大王自有考虑,兄弟们听命行事就是,还是休要私下议论为好。”

“孙头儿说的是,万一被高蕴那犊子听到了,难免又是一阵军棍!孙头儿,俺忽然想起来了,你白天刚来过,现在不是该老郭子带俺们巡逻的吗,怎么又是你呢?”

孙头儿叹道:“他娘的,你以为老子想来啊?还不是老郭子那混账东西忽然吃坏了肚子,大军开拔在即,他又不敢去向上官告假,这才摆脱老子代替一下。”

“孙头儿果真是个好人!”

“那是,孙头儿最仗义了……”

“咔嚓!”

一片马屁赞扬声中,左侧前方十几步开外忽然响了一声,听起来似乎是芦苇杆子被折断了。众人吃了一惊,赶紧握紧手中的家伙。

孙头儿做了个手势,让众人就地等候,他独自一人举着火把,亮出腰刀轻手轻脚走了过去。到了发出响声的地方,他伸出腰刀缓缓拨开草丛一看,顿时笑骂了一句,“他娘的,原来是一只老鼠在咬草根!”

身后众人都松了口气,齐齐哄笑起来。孙头儿收刀入鞘,高举火把走了回去,带着一行人稍稍偏离了一下方向,向着豆子岗深处快步赶回。

人群走远后,从那处草丛后面爬出一个人来,拍了拍咚咚直跳的胸膛,转身就向芦苇丛边缘跑去。

(有点感冒头晕,写了两千多字不满意又删掉了,故而今日第二更还是会晚点发。注1:格谦在起义军中实行“等身制”,就是将军和士兵的身份是一样的,只要有战功,士兵就可以做将军。此举增加了士卒的作战积极性,但是却损害了大头领们的利益,使得他们不能肆意安排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