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有意思了(1/1)

“当初判定刘壮山是死于自尽的仵作,是出自锦衣卫。更夫的事发后,那仵作便被处死了。何大人得知升道坊有命案,从青云楼离开后,就径直去了升道坊。第二日早晨宵禁刚结束,又带着京兆府前来的仵作一起去了锦衣卫。”木白直白的叙述着,“至于到锦衣卫后,复验刘壮山的尸体时,又查出些什么线索,就无人得知了。”

裴京墨两指夹着棋子,来回翻转了几遍,“万年县衙防卫很森严?”

木白摇头,“万年县衙自上往下,除了何大人以及他原本就有的两个侍从外,其余人都是从京兆府借来的,防卫可说几乎没有。但此番升道坊的案子自皇上下旨让何大人彻查后,与案的所有细节,除了何大人自己外,并无一人得知。”

裴京墨落子的动作微微一顿。

木白并未察觉,还继续说着:“至于从京兆府借调过来,协助何大人查案的仵作、衙役等,都是在京都有家眷田产以及过往未曾犯过差错之人外,在他们到万年县衙当日,还被何大人强行要求着签订了不得外泄的供状。以至于我和顾小郡王忙碌多日,也未探出丁点线索来。”

裴京墨眼底有光亮一闪而逝,将手中的棋子落下,他扣着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敲了片刻,缓声总结道:“也就是说,现在的万年县衙,都是何大人说了算。”

木白点头,“差不多就是这样。”

“有意思了。”裴京墨嘴角一侧微勾。

木白不明所以。

裴京墨也不欲同他解释,又落了几子后,慢声吩咐道:“去知会顾世子一声,让他暂停手中一切事务,盯好何大人。”

木白应是,待走之时,裴京墨想了想,还是交待说:“切莫打草惊蛇,还有陈小姐那边,也盯紧些。”

木白再次应是。

等他走后,裴京墨又自己跟自己下起了棋。只是落子的速度与之前相比,明显慢了不少。

……

大长公主府,栖凤院。

用过晚饭,又在院里溜了两圈,消过食后,大长公主便歪靠在软榻中。两个年轻的婢女拿着臂长的扇子,走到软榻后,不轻不重的给她肩着风。

文安郡主端坐在软榻前的椅子中。

待高嬷嬷将茶送上来,大长公主浅呷两口,便搁置到一边。等文安郡主也搁了茶,方才问道:“十三先生还未教导华阴郡主读书识字?”

文安郡主点头,“依旧是让她听曲、听说书或是听戏。”

赵嬷嬷问:“这都听了快十日了吧?”

文安郡主再次点头。

赵嬷嬷看一眼大长公主,试探着说:“这总不会是小郡主和阴平郡主跟着的缘故,故意不教导华阴郡主读书写字的吧?”

“应该不是。”文安郡主否决道,“赏荷宴的时候,钰儿曾应承过我和阴平郡主,让我们跟着她一起听十三先生授课。十三先生若因我们的缘故,故意不教钰儿读书识字,那耽误最多的只会是钰儿。”

大长公主点一点头,“十三先生是名闻天下之人,心胸没有这么狭隘。眼下不教华阴郡主读书识字,多是有其他用意。不过,当初华阴郡主应承你和阴平跟着她一起读书,是有条件的。而今她应了承诺,你和阴平却还未付出,她多少也会有些想法。”

文安郡主若有所思道:“难怪近两日钰儿待我们的态度,不像从前那般亲近了。”

大长公主看向她,让她说仔细些。

文安郡主便道:“以往她从定国王府回来,看到我和阴平在等着她,总是第一时间便过来找我们,近两日却没有了。还有以往学习结束后,她会留我们用饭,但近两日也没有了。”

“可还有别的?”大长公主问。

文安郡主想一想,“别的还是言行上,赏荷宴时,她虽能言巧辩,但多少还带着些谨慎,尤其是面对我和阴平之时。但自打她被册封为华阴郡主,不仅没了谨慎,甚至还隐隐凌驾于我和阴平之上了。”

大长公主先未评置,而是问她:“依你所见,她如此改变是好还是不好?”

文安郡主狡黠一笑,“母亲这般问我,定然是好了。”

大长公主弯一弯唇,“好在哪里?”

文安郡主认真的想一想,不确定的说:“华阴二字本就尊贵,她如此言行,恰是佐证她足够匹配这二字。”

大长公主点一点头,“不错。还有呢?”

还有?

文安郡主想了一会儿,却想不出来其他原因了。摇一摇头,诚恳请教道:“还请母亲教导。”

“跟你刚说的意思相差不多,”大长公主慢声说,“她父亲剿匪未归,她若还如赏荷宴那般谨慎,确会让人质疑她担当不起华阴二字外,恐还会因这二字招来无数的祸端。”

“也就是说,她是故意如此的?”文安郡主说。

大长公主依旧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道:“是不是故意如此的,等林六小姐庆贺宴的时候就知道了。”

文安郡主点点头,说:“那林六小姐的庆贺宴,我要早些去了。”

“华阴郡主和林六小姐之间的仇怨,你不得插手。”大长公主看她两眼,“其余人,随你喜好。”

文安郡主也不问为什么,乖乖应了声是。

“除此外,你也可以提醒她几句,三个月后的太后圣寿,若得太后另眼相看,于她而言,或许会有不少的好处。”大长公主单手支了额头,面色渐显疲态。

文安郡主再次乖巧的应一声是,便不再多叨扰,言上几句‘母亲早些歇息’的话,便离开了。

大长公主看着她远去的背影,面上疲色与眼底的温和俱都散去,只余一片冰冷。高嬷嬷见状,稍一挥手,打扇以及跟前伺候的几个婢女,便躬身退了出去。

高嬷嬷另拿过一个靠枕,待赵嬷嬷扶起大长公主后,赶忙垫了过去。等大长公主靠好,高嬷嬷又换了碗茶送过去。在大长公主饮茶之时,她温和道:“小郡主尚小,以往常接触的阴平郡主虽有心机和手段,但为得大长公府护佑,对小郡主多是恭维。而今冒然对上聪敏灵慧的华阴郡主,一时半刻不得亲近要领,也是情有可原的。”

赵嬷嬷也跟着说:“华阴郡主得陈府那一家子刁难,对京都里的人本就不太信任。小郡主能与她交上好友,且跟着她一起听十三先生授课,已是很了不得了。”

高嬷嬷点头,“小郡主虽未能得到十三先生的弟子之名,但只要能一直跟着华阴郡主听课,皇上那里,总会留上几分薄面,不至于立刻就给世子赐婚。”

大长公主轻叹:“若是如此倒好了,只怕就是……”

盛元帝不会给她留薄面!